|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恒大們瘋投足球 商人是否依附權力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它們那樣恣意發育著,生長著,不受控制地走向它們的宿命——瞞天過海,或者萬劫不復。


  假如只是從道德、法律、紀律層面去刨根問底的話,一定是刨不清楚、問不到底的。

  在每一個對權力或滿臉堆歡、或戰戰兢兢的背後,都埋藏著一顆官員、商人、社會三敗俱傷的種子。它是不是發芽,或者什麼時候發芽,只是看機緣是否合適罷了。


  因為一旦公器私用之後,身在其中的人,並不像他們想的那樣能有效駕馭人性的欲望列車。

  最終,那些巨賈與大卿們起起落落的大劇背後,那些官商悲歡故事的背後,不但是一個個體的失敗,也是一個社會文明要走向未來必須避開的沼澤地。

  這樣的故事,是中國社會推翻“三座大山”後的第四座大山,是催弱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慢性病毒,是伴隨著古老的中華農耕文明生長出的一枝妖艷的罌粟花。

  這一枝罌粟花,就叫做“權力崇拜”。

  它的花瓣有兩朵:

  一朵叫做商借官勢,乘風而起。

  一朵叫做官取商勢,飛流直下。

  胡雪岩的大半生都得意於前者,最後卻倒在了後者腳下。

  而它們的源頭,是兩千年的大陸農耕文明。

  五、

  “權力崇拜”本來就是人類的共性之一,並非中國獨有。

  不同是,在中國,它更根深蒂固、更深入人們骨髓,其生命力之強勁也更歷久彌新。


  這種意識的形成,是由中國遼闊而不斷擴大的統一疆域、構成農耕社會所必須的適宜平原與氣候、儒家大一統禮教之三者合力造就的。其中牽涉巨細,在此前的一篇《自由之花終將開放》的文中,本人李不太白已略略涉及一二,讀者可在文末“閱讀原文”處參閱。它太過說來話長,將來可以獨立長文另說。

  此處不再延展過廣,只作簡單分析。

  古代的地方官員,有一個特別稱謂,叫做“牧”。

  比如三國時袁紹為冀州牧,劉備也做過徐州牧;即使在法儒精神兼備的《管子》一書裡,第一篇也叫《牧民》。

  什麼是牧呢?牧就是放牧。


  但它可不是說草原上放馬人的,而是論述如何統治人民的。

  人民居然可以用“牧”來統治,難道人民竟然是馬牛羊嗎?在古代統治者心裡,差不多是這意思。民多愚則國好治,愚民跟馬牛羊一樣,都是國家的馴化的對象——只不過儒家說得好聽點罷了,叫做“教化萬民”。

  雖然儒家一直倡導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但在社會實的際運行中,這個嘴上的次序卻一直是倒過來的:君最貴,江山第二,人民最末,興亡都是一個苦。

  牧,這種骨子裡的權力傲慢,一字見真章。

  這樣兩千多年一直“牧”下來,就馴化出人民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腦子裡固化地建立了對權力的絕對畏懼、絕對依附以及絕對崇拜。

  官是什麼呢?是父母,是老爺,是主子,所以都叫父母官、官老爺。與之相對的,人民當然就是不肖子孫、仆人、奴才了。

  哪有一點“民為貴”的影子呢?

  其實“儒家”這種哲學思想,從誕生以來,就是以為權力服務為目標的。儒家對權力的依附、對權力的禮贊、對權力發自內心的服從,也是諸子百家中最為堅決而深情的——當然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儒家最受歷朝歷代統治者的歡迎,最終也才獲得“廢除百家、獨尊儒術”的壟斷地位。

  一個新王朝的建立,從來靠的都是暴力,槍杆裡出政權,哪有儒家什麼事?但一旦王朝的戰事大局已定,儒家就大受歡迎了,因為它非常有助於幫助統治者馴服人性、收服人心,最終達到制服人民的統治目的。

  孔子念念不忘的是恢復“周禮”,那麼一共四萬多字的《周禮》到底是什麼呢?說來實在枯燥無味,全是流水賬一樣的記錄了西周三百多種不同官位及其職責。除了君王的各種國家大典的禮儀外,甚至對不同官位的人應該如何穿衣、吃飯、用什麼寢具與餐具,都有非常細致而嚴格的規定,所以《周禮》也叫《周官》。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7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3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