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海歸自嘲成海廢:回國成“家裡蹲”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路邊的樹那麼綠了,不知不覺又錯過了一個春天”。投完春招的最後一個簡歷,海歸(专题)文文已經預料到結果。


“估計又沒戲了,小樹都長嫩芽了,我還是顆粒無收”。

文文是海歸碩士,回國一年多沒交社保,算是保住了應屆生的身份。


“好像也沒什麼用,去年秋招就沒收獲,今年春招,許多大廠網申結束得比想的還早,可能是今年找工作的人太多了”。

其實,招聘市場早在去年就成為了“修羅場”。

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向國內崗位投遞簡歷的海歸人員,較上一年猛增33.9%,增幅遠高於2019年和2018年。

而應屆留學生(专题),准備回國就業的人數,比2019年猛增67.3%,增幅是海歸總體的2倍,供應在增多,坑位卻在減少。

像文文一樣等待就業的海歸被戲稱“海帶”,一直沒找到工作的自稱“海廢”。

豆瓣甚至成立了“海歸廢物回收互助協會”,16400多名海歸加入小組,幾乎每天都有人在吐槽求職艱難。

這次我們采訪了多名海歸人員:

國外知名大學美女碩士,連投100份簡歷,沒找到一份工作,痛哭質疑自己是失敗者;在美國拿到工作簽的海歸小夫妻,回國後卻雙雙失業,成了無收入的“家裡蹲”;悉尼大學碩士,曾在國外工作並取得優異成績,卻在回國面試時遭HR質疑,入職後被當做實習生,僅工作一天便離職。

01

海歸碩士投100份簡歷零回應,痛哭質疑自己是loser

“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要去拼實力”。朋友們經常和李冉冉開玩笑。

94年的冉冉是東北人,在浙江長大,天然的好嗓音,姣好的容貌,超強的表達能力,命運沒曾虧待過她。

大學本科,她選擇了藝術院校的傳媒專業,原本可以靠自身優勢進入媒體圈,但她不喜歡拋頭露面的工作,更不打算靠顏值吃飯。

幾番考量之下,這個英語基礎不是很好的女孩,選擇了出國留學,她雅思考了6分,拿到了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錄取通知。

“很多人對這個分數不屑一顧,但我知道自己經歷了什麼,整整一年我都在刷題,沒有周末,沒有休息,早上6點起床,晚上12點睡覺”。

除了承受學習的艱辛,冉冉還背負了巨額的出國留學成本。

一對一的雅思輔導班學費是10萬元,悉尼大學一年的學費是20萬,生活成本費15萬左右,還有一些其他支出,累計花費百萬之巨。

有數據分析,在主流留學目的地中,美國每年的留學費用約35—50萬,英國約20—35萬,加拿大(专题)和澳大利亞約18—30萬。

“但凡留學的,大多家庭都是投入了上百萬吧,如果是想收回’投資’,讓孩子賺回來,恐怕得等10年”。

冉冉不想留在國外,她也不著急賺回學費,但她渴望工作,目標就是進入互聯網大廠。

《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海歸在回國就業的職業選擇上,更偏愛金融、互聯網、文娛等行業。其中互聯網行業吸引了22%的海歸求職者,占比最高。

然而,一場突然爆發的疫情,讓冉冉的畢業之路徒增變數。

2020年1月國內爆發疫情,澳洲政府不讓中國留學生入境。熬到3月,學校通知可以開學,但必須在他國入境。

冉冉飛往泰國曼谷隔離15天,又通過新加坡中轉到悉尼。可萬萬沒想到,大費周折到了悉尼,只上了一天課,澳洲便爆發疫情。4月8日,她又買了一周僅有一次的高價機票飛回國內,在家上網課。

過程雖艱辛,總算是畢業了,可之後的求職路,卻不太順利。

正好趕上2020年秋招,冉冉非常自信,海投了近百份簡歷,卻只有區區10家給出回應,而在群面時,卻一個也沒成功。

猝不及防的打擊讓她很崩潰,從自閉到社恐,甚至不願意出門,開始懷疑出國的決定,一向自律的她開始暴飲暴食,吃火鍋,吃甜品,晚上偷偷在被窩裡哭。



“那段時間,特別憔悴,出門也不化妝,整個人都垮掉了”。

這樣的日子,整整持續了三個月,“我不甘心就這樣窩在家裡,承認自己是失敗者”。

於是,她拖著行李箱,一個人來到上海,開始參加社招。

上海10天,冉冉面試了20多家企業,最後收到4個offer,但沒有一個合意的,“都是特別小的企業,工資標准也特別低”。

冉冉的期望薪資是8K-12K,但這些企業大多只能給到6K。

上海之行,雖沒找到工作,終歸讓冉冉恢復了一些自信。

她開始分析總結找工作失敗的原因,“優秀的人太多了,今年僅應屆畢業生就有874萬人,招聘市場飽和,企業並不看重海外留學經歷,反而更看重工作經驗”。

失望之下,就在她打算放棄“大廠目標”時,一位朋友通過內推的方式給她介紹了某互聯網大廠的機會。

面試了三次,前後歷時3個月,等待的煎熬,讓她萬分焦灼。

有一天,她實在沒忍住,在父親面前崩潰大哭,“我不明白,自己付出那麼多,為什麼沒有收獲”。

父親很心疼女兒,但也只能安慰她,別著急,慢慢找。

直到今年的3月份,冉冉終於“苦盡甘來”,收到了夢寐以求的大廠offer,是她非常喜歡的公關崗位,每天要接觸不同的人,面臨新的挑戰,學習新的知識,冉冉一刻也不敢松懈。

工作壓力很大,996的強度也不小,但與之前找工作的迷惘和焦慮相比,都不算什麼了。

02小夫妻加州(专题)拿到工作簽,回國卻成“家裡蹲”

“你知道美國加州的工作簽有多難拿嗎?為了回國,我們都放棄了。”

提起這段經歷,林曼曼語氣低沉,透著失落和不甘。

1992年出生的林曼曼畢業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本科選擇了音樂教育,研究生則讀了藝術管理。

讀書的地方,華人(专题)很少,飲食不習慣,曼曼總想著早點畢業回國。可一次加州之旅,改變了她的想法,“第一眼便喜歡上這裡,決定先留下來工作”。

畢業後,林曼曼很快在加州的一家華人報社找到記者工作,老公也在一家公司找到數字運營崗位。

“10萬人,也就幾個人能拿到工作簽,但我和老公都拿到了”。

一切都在向好,他們甚至有了在加州買房的計劃。

2019年底,林曼曼的父母來美國看望剛結婚的小兩口。可武漢突然爆發疫情,回國的機票很難預定,父母只好匆忙回國。


父母前腳剛走,林曼曼就發現自己意外懷孕了,本應開心的消息卻讓她很崩潰。

疫情之下,父母無法前來美國照顧她,剛找到工作的她,也不想失業。

隨後,加州也爆發了疫情,公司通知在家辦公,懷孕的曼曼正好線上采訪寫稿,工作總算保住了。

一個人的孕期,曼曼挺著大肚子自己買菜做飯,一直熬到孩子順利生產。父母也來不了美國,他們只能花高價雇傭阿姨,阿姨工資每月6000美金,額外還要另收20%的小費。

這筆支出讓小家庭壓力山大——曼曼和老公的月薪也就6000美金左右。

此前,曼曼因為在家辦公,工資已經減半。懷孕8個月時,因經常請假產檢,公司讓她休息,便沒了收入來源,全靠老公一個人勉強支撐。

即便如此,他們也沒打算回國,孩子滿月後,曼曼還出去看房子,計劃在加州買房

恰恰就是這次看房,險些發生意外。

美國人對疫情防控意識淡薄,幾乎無人戴口罩。曼曼看房回來就開始發燒,她和老公嚇壞了,以為感染了新冠病毒。直到核酸檢測結果顯示一切正常,才松了一口氣。

但老公每天要出門上班,阿姨也要回家,他們都有可能把病毒帶回來傳染寶寶,曼曼每天都處於恐懼中,再加上產後恢復不好,這讓她情緒低落,每天都止不住眼淚,一度懷疑自己患上了產後抑郁症。

曼曼不是孤例,《2020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分析,國內疫情管控效果更好成為留學生選擇回國的首要因素。





終於熬不住了,小兩口決定回國,2021年1月份,他們耗費10萬塊,買了高價機票匆匆回國,卻沒能順利回家。

同機乘客中,發現四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很不幸,他們是密接者。就這樣,又隔離了快一個月,曼曼才看到早已急白了頭的父母。

但曼曼沒想到的是,更大的考驗在後頭——原以為回國之後,就能順利找到工作,畢竟兩人都有工作經驗。

可投出的簡歷都石沉大海,沒有回音,“工資低的我們看不上,工資高的看不上我們”。

《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近9成留學生回國後選擇就業,薪酬福利成為最看重因素。


海歸求職者的期望薪資主要集中在8000—10000元/月與10000—15000元/月,而全平台求職者,薪資更多集中在4000—6000元/月,這也成了許多企業不選擇海歸人才的原因之一。



曼曼和老公也想進大廠,畢竟大廠工資高,甚至可以仰望“財富自由”,可大廠用人標准也高。其他一些小企業給出的薪資待遇,每月只有五六千元,“和之前的工資差距太大了,我們還要養孩子,壓力真的很大”。

可不降標准,就找不到工作,還要面對親戚朋友的問詢,“同齡的朋友,大多已經有車有房有穩定工作,出國幾年回來我們竟然成了’海廢’,什麼也沒有”,曼曼半是戲謔,半是無奈。

“最可怕的是,簡歷接連被拒後,我連每月8000元的工資都沒信心投了,感覺與國內嚴重脫軌”。

曼曼說,五一之後,老公打算先找一份工作,就算薪資低也要先做著,畢竟這麼多年在國外工作生活,要先慢慢適應國內節奏。

有數據分析,在求職的海歸中,31%需要4個月以上才能找到工作,對於這個時間,曼曼也有心理准備。

“如果實在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也有可能在疫情徹底結束,再回美國”,但疫情什麼時候才能徹底結束,曼曼不知道。

03名校海歸成了“實習生”,上班僅一天便離職

“我肯定是留在國內,再也不出去了”。

北方女孩呂楠楠性格爽朗,個性風風火火。

94年的她,高中就去澳洲讀書,一直讀到悉尼大學研究生畢業。她曾半工半讀了3、4年,在澳洲一家傳媒公司負責演唱會活動宣傳,月薪不算高,也有1萬多人民幣(专题)。

觸動楠楠回國的轉折點,是一次意外事件。

租住在楠楠對面小區的一位中國留學生女孩,突然跳樓自殺了,這讓楠楠感覺很悲涼,人在異鄉獨自打拼的孤獨,她也不想再品嘗了。

2020年7月,楠楠花費4萬元高價,買了一張回國的機票,不久之後,就開始在北京找工作。

一線城市,是楠楠就業的底線,她海投了上百份簡歷,工作地點都是北京。可惜,近百份簡歷只收不到20%的回復,而且都是不太滿意的公司,“當時心態就崩了”。

與一些對薪資期望很高的海歸不同,楠楠更在意公司是否“內卷”,公司前景如何,是否有晉升機會。

但一些大廠,並不太在意海歸身份的光環加持,尤其對應屆生,給出的待遇標准極低,還有很多HR認為,應屆生就不應該提高標准。



一次面試,一位HR問她,“作為一個應屆生,你憑什麼提這個條件?”

呂楠楠很不爽,有著四年半工半讀經歷的她,並不認為自己是一名新人,也不想從零開始。

多次碰壁之下,她妥協了,接受了作為實習生入職宣傳策劃崗位的條件。可僅僅入職一天,“周四辦理入職,周五晚上就離職啦”。

“骨子裡還是不行,沒辦法做一些端茶倒水,沒有挑戰性的無腦工作”。

離職之後,楠楠又接到了一個0ffer,同樣也是企宣崗位,她很喜歡這個企業的文化氛圍。

這一次不是實習生崗位,但她也收斂了很多,放低了姿態。

“我不願意從新人做起,但也不會忍受自己犯低級的錯誤,所以拼命努力,提高硬實力。”

與國外比,國內的節奏很快,工作也很累,楠楠不太在意996,雖然國外不用996,但她“現在很踏實,也很安心,畢竟在國外,死了都沒人知道”。

//結語

幾位海歸人員在講述求職經歷時,都曾提到“迷茫”、“崩潰”,而在豆瓣的“海聯盟小組”,焦慮、抑郁、痛苦、絕望,也是大多數“海帶”的現狀。

很多海碩留貼,本以為鍍金之後,會有更高的競爭力,可四處碰壁後才發現,還競爭不過國內的985、211本科生。

相關調研報告也顯示,86%的受訪企業認為,海歸對自我評價過高,眼高手低,還有52%企業認為海歸薪資要求過高。

事實上,很多海歸已將薪資標准一降再降,還有海歸放棄找工作,准備創業,甚至打算在疫情緩解後,再度回流國外。

盡管困境各異,但自稱“海廢”的大多數“海帶”們,一邊自嘲一邊打氣,並沒有放棄夢想,他們在一次次試圖邁過眼前的溝壑。

注: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網編:和評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已經有 28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28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6 Slowking 2021-09-06 05:53
    不知不覺又錯過了
    評論4 游客 [五.知.幽.有] 2021-09-05 09:07
    都是一些沒本事的海龜垃圾。。。好吃懶散!不幹活。。。
    評論3 游客 [情.能.興.箸] 2021-09-04 23:15
    在家辦公 ... 經常請假產檢,公司讓她休息
    評論2 游客 [宮.秋.漢.乃] 2021-09-04 18:26
    現在的海歸都是國內學習不咋地想走捷徑,垃圾的代名詞,雖然不完全是,看人家海歸待遇想渾水摸魚。豈不知老一輩的海歸真是真才實學。糟蹋了海歸的名聲,都變味了。
    評論1 游客 [辛.香.經.說] 2021-09-04 17:16
    失敗者有失敗的故事,成功者有成功的故事。好多年前到處都是成功者的故事,現在到處都是失敗者的故事。難道就沒有成功者的故事了嗎?不是!只是作者想告訴大家現在海歸很失敗。這就是媒體與作家的作用:推波助瀾!別有用心!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71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3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