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深夜八卦: 大连农妇登福布斯富豪榜 让巴菲特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有限的条件下,人们劳作一天回到家,而锅里却空空如也,只能靠东拼西凑才能养活一家人。

  自然地,李桂莲家条件也不好,她只读了4年书,就回家干活了。


  在大队,李桂莲是少有的能干人,虽然个子小,但说话做事很有气势,让人不得不服。

  从20多岁,李桂莲就当上了大队书记,整日带领农民干活,可日子还是不好过。

  喜欢思考的李桂莲自从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内心一下子不平静了。当时,她是福利厂的厂长,带领着20多名妇女卖冰棍,收入微薄。

  她观察发现,公社有一座四层大楼闲置。而很多女人都会踩缝纫机,那就不如搞个服装厂。

  

  说干就干,李桂莲立即向公社提出租用的申请,并用村里的大喇叭不断播放:


  “现在,请有缝纫机的人带着自己的缝纫机来,想进厂工作的人,带着6尺布过来参加考核。验收通过以后,即可进厂工作。”

  消息如一股炸雷,炸响在了平静的村子上空。

  人们纷纷从各地赶过来,搬抬着自己家的缝纫机,黑压压一大片,足足有600多人参加考核。


  

  为了慎重和严谨,李桂莲从县里请了专门的服装师傅来检查,挨个打分。

  每一个人只有两个小时的制作时间,写名字的字条缝在衣服里面,从外面看不出来。

  最后,李桂莲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录取了85名女工。

  加上公社和其他人的支持,一共筹集了3万元启动资金,和65台缝纫机,服装厂在1979年成立了。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9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