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親子心得: 情商最低的父母,就是不斷講道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7歲的侄子,總是逃課躲在學校的某個角落打游戲。


  有一次,被嫂子嚴厲批評後,他逃到我家。

  我問他:游戲有什麼好玩的,至於癡迷到這種地步嗎?


  沒想到,侄子卻回答:

  “確實沒什麼好玩的,我玩游戲就是玩給我媽看的。”

  

  我不解,侄子繼續解釋道:

  「我想看會小說放松一下,我媽就一把把我的小說扔掉,說我不務正業。

  同學約我去打球,我媽也不讓去,說什麼時候了,還不知輕重。

  我心理不痛快,想頹一會,自己調整一下情緒,她還說我矯情。」

  原來,不管侄子幹什麼,嫂子總有一大堆反對的理由等著他。

  她給侄子框定了一個絕對正確的圈,只要侄子稍有越界,就立刻“棍棒夾擊”。


  

  圖片來源:電影《全城高考》

  她以為這是“盡忠職守”,實則是把孩子逼到死胡同裡。

  心理學家章志光在研究負強化的心理機制時說:


  他們會以自我懲罰的方式來給自己以負強化。

  如做錯事或考試失敗後主動放棄應該得到的東西,或懲罰自己去做平時不願意做的事等。

  父母以“長者”的身份,自以為比孩子懂得多,強迫孩子按照自己設計好的路線付出努力。

  不顧孩子的內心需求,霸道地指點江山。

  孩子反駁無效,內心壓抑,只好退而求其次:

  既然我一無是處,那我就按你想的那樣壞到底吧。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0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