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拜登: 這一次文在寅贏 拜登做出重大妥協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韓國作為美國在亞洲地區重要盟友之一,尤其是當下美國傾盡所有對付中國的敏感時刻,韓國在中美之間做出何種選擇,對美國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畢竟,韓國本身就是一個半導體產業大國,一旦能夠成為美國制華附庸,結果將會給中美競爭格局造成很大的改變。


  所以,在要求韓國加入由美國所主導的四方聯盟問題上,美國可謂是軟硬兼施,威脅利誘什麼手段都使出來。近期,韓國總統訪問美國,這對拜登而言,就是施壓韓國選邊站的一個絕佳機會。所以,在文在寅抵達美國之前,就有分析認為,美韓之間將少不了在涉華問題上進行一番激烈爭論。

  文在寅如期對美國進行訪問,在美韓兩國首腦會談後所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不出外界所料被塞入涉台內容。據觀察者網最新報道稱,值得關注的是,美韓首腦聯合聲明中,果然寫入了“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的內容。對此,韓國保守大報《朝鮮日報》聲稱,這是“事實上的首次”。


  不過,此次美韓首腦會晤的時間延長了一個半小時,據相關媒體的猜測稱,應該是兩國在聯合聲明中,是否寫入涉台內容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另據觀察者網稱,雖然美國此前多次提出該要求,但文在寅一直避而不談。

  另外,相比於此前美日首腦聯合聲明的極具明顯針對性,此次美韓聯合聲明在這台問題上的措辭“相對克制”,並沒有提及其他對中國不利的問題。很顯然,在韓國的堅持下,拜登似乎也沒轍,最終只能通過折中的方式,解決兩國就涉華問題的爭論。

  

  不過,為了能夠讓韓國同意在聯合聲明中塞入涉台內容,拜登還不得不在某些敏感議題上,對韓國做出妥協。拜登在會後的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將給55萬與美軍交往密切的韓軍人員接種疫苗。《朝鮮日報》說,這是美國終於松口向海外分發8000萬劑疫苗之後,再次做出具體承諾。

  另外,文在寅還對媒體說,此次美韓首腦會晤獲得最大的成果就是:美方雙方商定終止《美韓導彈指南》協議。據悉,這一在1971年簽署的協議,規定韓國引進或者發展任何性質的導彈,其射程和威力都必須受到美國的嚴格控制,嚴重限制了韓國的軍事發展進程。


  要知道,美韓《導彈指南》本身就是美國通過限制韓國軍力發展,尋求長期控制韓國外交和軍事戰略的一種重要手段。這一協議被終止,意味著韓國在擺脫美國軍事控制方面,又向前邁出實質化的一大步。毫無疑問,為了換取文在寅同意在美韓聯合聲明中塞入涉台內容,拜登不得已做出某種的妥協。

  更重要的是,此次美韓首腦會談還釋放出一個敏感信息:與此前美日聯合聲明不同,美韓聯合聲明只字不提中國。對此,韓國《民族日報》分析稱,這一安排是考慮到朝鮮半島的地緣政治獨立性,美國並沒有強迫一直在中美之間保持外交平衡的韓國參加四方聯盟。


  就美國是否施壓韓國選邊站的問題上,從文在寅與拜登共同出席記者會時,輕松做出“沒有任何壓力”的表態來看,此次的美國之行,他贏了。原因很簡單,對中國而言,只要韓國能夠繼續在中美之間維持平衡外交,不在實質性上幹涉中國內政,同意在美韓聯合聲明中寫入涉台內容的做法,還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拜登何嘗不想施壓韓國選邊站,但問題在於首爾對此的抵觸情緒非常強烈,如果華盛頓在該問題上態度過於強硬的話,有可能會弄巧成拙。結果非但無法阻止韓國繼續與中國維持良好合作關系,同時還會導致美韓同盟關系受到損害。這對於美國的東亞戰略而言,是得不償失的。

  實際上,文在寅之所以敢於扛住美國的壓力,拒絕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並不僅僅只是出於中韓經貿關系方面的考量,更重要的是,韓國國內無論是保守派勢力、還是進步派勢力,幾乎沒有任何公開要求文在寅政府、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聲音存在。韓國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才是賦予文在寅敢於在選邊站問題上拒絕美國施壓的一個主要因素。

  就因為韓國決策層對待中美兩國的認知、以及國內政治環境與日澳存在巨大差異,以至於美國在面對韓國的時候,無法對其外交政策進行幹預。這就足以說明,表面上看似凶殘無比的拜登政府,實際上就是一只欺軟怕硬的紙老虎,為了能讓韓國同意在聯合聲明中塞入涉台內容,不但放棄對韓國選邊站的施壓,同時還不得不在一些敏感問題上做出妥協。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