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三百年前時尚圈 中國不如歐洲勤勞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英劇《唐頓莊園》

  我們的日常穿著、實用品、賞玩品,可歸之為“時尚”。


  就所見歷史,如果一個國家高度集權化、政治化,平民的衣服穿著、表情,隨之變得單一。反過來,如果時尚消費豐富多樣,又與權力的關系如何呢?

  可以說,政府權力集中度、文化保守度與時尚消費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這是讀《大分流》帶來的其中一個思考。

  今天分享三四百年前的“時尚圈”,內容來自暢銷20年的經典力作《大分流》(全新譯本)。這本書的作者彭慕蘭,是兩屆費正清獎得主、經濟史大家。

  在他筆下,“時尚消費”的鮮活,與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可以如此“親密又復雜”。

  清代平民百姓衣著式樣的改變,似乎比明朝時少了許多,也比18世紀晚期歐洲少了許多。

  清朝上流文化的道德主義鼓勵這些女人比明朝時更加不拋頭露面,鼓勵她們與城市風月女子更加劃清界限。

  對許多史學家來說,乾隆這個心態被認為與好奇、貪婪和充滿活力的“西方心態”背道而馳。


  很難不去把中國的白銀需求,視為和西方對瓷器、茶葉等物的需求一樣,是“主動”打造全球經濟的強大力量。

  舶來品與時尚的速度

  選自《大分流:中國歐洲與現代世界經濟的形成》

  01


  清朝的時尚與重振中央政府權力

  但即使西歐人、中國人和日本(專題)人在積累實物上非常類似,卻也有一些耐人尋味的差異之處。歐洲消費的成長和轉型,似乎在實際所得增長和下滑時期都未停下腳步,更在18世紀中期加快腳步。比較中國日本境內的趨勢,都未發現這種方興未艾的加速現象。

  例如,柯律格指出新興的清朝一旦底定天下(約1683年)且開始招引天下精英出任明末許多精英所不願出任的公職時,以奢侈性消費為題的新出版品隨即劇減。他表示,由於較古老的等級、身份確立方式重獲認可,“對東西的談論變得多余”,“消費社會”的發展還未及取得“臨界質量”即戛然而止。

  

  柯律格

  18世紀中國文獻對奢侈的抱怨,至少和16、17世紀中國文獻的抱怨一樣多,但小說則讓我們看到更為多樣的廉價小玩意兒。有人認為,如果我們手上有過去人所擁有物品的目錄,18世紀目錄所列的品項,平均來講會比16世紀或17世紀目錄所列的品項來得多(而誠如先前已提過的,歐洲的情況並非必然如此)。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7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9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