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輾轉中國來到天堂 結果卻去往地獄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首爾,李泰慶在他的公寓裡。李泰慶一家在1960年遷回朝鮮。他於2009年逃到了韓國。 WOOHAE CHO FOR THE NEW YORK TIME

  首爾——1960年8月一個明亮的早晨,從日本出發航行了兩天後,數百名乘客沖上甲板,有人大喊:“我看到了祖國!”


  船在朝鮮港口城市崇津靠岸。人群揮舞著紙花,唱著歡迎的歌。但是李泰慶(Lee Tae-kyung,音)感到他被許諾的這個“天堂”實在有些不對勁。

  “聚集在那裡的人毫無表情,”李泰慶回憶說。“我只是一個八歲的孩子,但我也知道我們來錯了地方。”

  1959年至1984年,在日本和朝鮮政府以及它們各自的紅十字會共同資助的遣返計劃下,包括李泰慶和他的家人在內的9.3萬人從日本移民到了朝鮮。當他們到達時,他們看到的是貧窮的村莊和生活在貧困中的人們,但他們被迫留下來。一些人最終進了拘禁營。

  “我們被告知要去一個‘人間天堂’,”今年68歲的李泰慶說。“相反,我們被帶到地獄而且被剝奪了最基本的人權:離開的自由。”

  李泰慶在46年後終於逃離了朝鮮,於2009年到達韓國。此後,他不知疲倦地宣傳,分享這9.3萬名移民的故事,做演講,在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講話,並撰寫了回憶錄,他的回憶錄講述了一個痛苦的、通常被遺忘的日韓歷史章節。

  他撰寫回憶錄之時,正是人們重新開始關注朝鮮侵犯人權的行為的時候,而日本韓國的領導人對揭開兩國之間的舊傷疤仍然特別敏感。

  “是我母親勸說父親將我們全家帶到朝鮮的,”李泰慶說。“她從始至終都感到後悔,直到74歲去世。”

  1910年至1945年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有200萬朝鮮人移居日本,其中就有李泰慶一家。有些人去那裡找工作,另一些人則是在二戰中被迫從事勞動。在日本投降後,大多數人因缺乏公民身份和經濟機會而返回朝鮮。

  但是,隨著朝鮮半島陷入戰爭,成千上萬的人仍然留在日本,其中包括李泰慶一家。

  

  李泰慶在日本和朝鮮時的照片。 WOOHAE CHO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李泰慶於1952年出生於日本。一家人在離韓國最近的港口下關市開了一家炭火燒烤餐廳——這是在提醒他們要回家。

  隨著朝鮮戰爭結束,日本政府急於打發掉生活在貧民窟的一大群朝鮮人。而朝鮮這邊則發起了一場轟炸式宣傳,希望利用他們來幫助重建飽受戰爭摧殘的經濟,將自己說成是為每個人提供工作、免費教育和醫療服務的“天堂”。

  李泰慶說,在日本,他所在的小學裡放映了朝鮮的宣傳新聞片,其中顯示了豐收的農作物和工人“每10分鍾就蓋一棟房子”。人們組織游行呼吁回國。根據北朝鮮人權公民聯盟(Citizens’ Alliance for North Korean Human Rights)最近的一份報告,在日本,一個親朝鮮團體甚至鼓勵學生被招募為朝鮮締造者金日成的“生日禮物”。

  盡管該國大多數朝鮮人來自陷入了政治動蕩的韓國,但日本仍然認可這種遷徙。日本當局說,朝鮮族人選擇了移居朝鮮,但人權組織指責該國無視這些移民在共產主義國家中所面臨的情況,從而助長了這場騙局,唆使人們受騙。

  公民同盟報告說:“為了去往朝鮮,朝鮮族人被迫簽署只許出境的文件,禁止他們返回日本。”作者將遷徙和“奴隸貿易”及“強迫流離失所”相提並論。

  


  寫在朝鮮郵票背面的秘密信息。上面寫著“無法離開村莊”和“沒有自由”。這是由一名遷回朝鮮的朝鮮族男子在1961年左右寫下的。

  

  該信息寄到了該男子的兄弟那裡,他本打算和家人及鄰居一起從日本遷回朝鮮。

  大多數移民是朝鮮族,但其中還包括1800名與朝鮮男子結婚的日本女性和數千名混血兒。其中有一個名叫高容姬的年輕女子,後來成為一名舞蹈演員,並生下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朝鮮締造者的孫子。

  李泰慶的家人於1960年登上這艘船時,他的父母以為朝韓兩國很快就會統一。李泰慶的母親給了他和他的四個兄弟姐妹一些錢,讓他們享受在日本度過的最後時光。李泰慶買了一個迷你彈球游戲機。他的妹妹買了一個小娃娃帶回家,當它躺在床上時會閉上眼睛。

  他說:“這是我們最後一次品嘗自由。”


  他說,當他看到崇津的人們“看上去都很貧窮且面如土色”時,他意識到自己的家人被騙了。他的家人被命令重新定居在朝鮮鄉下的一個郡中時,他們震驚地看到在雨中走路的人們沒有穿鞋或打傘。

  僅在1960年,就有4.9萬人從日本移居到朝鮮,但隨著該國真實情況的傳播,這一數字急劇下降。盡管有審查員的監視,家人還是想出了警告親戚的方法。一個人在郵票背面寫了一條消息:

  “我們無法離開村莊,”他在窄小的空白處寫道,敦促他在日本的兄弟不要過來。

  李泰慶的姨媽給她的母親寄了一封信,告訴她在侄子年紀大到可以結婚時再考慮移民朝鮮。侄子只有3歲,信息傳達得很明確。

  為了生存,移民經常依靠仍在日本的親戚寄來的現金和包裹。李泰慶說,在學校裡,孩子們稱他為“半肘巴裡”(ban-jjokbari),這是日本對朝鮮族人的侮辱性用語。每個人都生活在不斷的恐懼中,擔心被稱為不忠並被驅逐到拘禁營。

  

  李泰慶拿著一本從書架上拿下來的相冊。 WOOHAE CHO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對朝鮮來說,他們是用來勒索贖金的人質,”該報告的合著者金素熙(Kim So-hee,音)說。“留在日本的家庭被要求為從監獄營中釋放其親屬支付費用。”

  李泰慶成為了一名醫生,作為從日本移民過來的人,他不能從事政府工作,這是他們能得到的最好的工作之一。他說,他的從醫經歷使他目睹了1990年代饑荒之後公共衛生系統的崩潰,當時朝鮮的醫生被迫使用啤酒瓶做靜脈注射。

  2006年,他作為一組難民的一員逃到中國,他和他的蛇頭在緬甸因販運人口被拘留,服刑兩年半。於2009年抵達首爾後,李泰慶設法讓妻女從朝鮮偷渡出去。但他說,他仍有親人,包括一個兒子,還困在朝鮮。

  他的妻子於2013年去世,現在李泰慶獨自一人住在首爾的一間小出租公寓裡。“但是我有自由,”他說。“我會為此付出一切。”

  李泰慶已與50位從日本移民到朝鮮並逃到韓國的朝鮮族人組成了聯盟。每年12月,該小組相聚在一起舉行1959年大規模移民的周年紀念。他的回憶錄的撰寫已接近尾聲。他說,他這一代人是親歷過這9.3萬人大移民的最後一代人。

  李泰慶說:“令人悲傷的是,在我們死後,我們的故事將被埋葬。”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3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3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