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大凉山最后的绿皮慢车,50年依旧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月26日,泸沽综合贸易中心门前,乘5633次列车前来的彝族老乡排队进入市场采购。新京报记者 韩沁珂 摄


  列车在冕宁站只停靠3分钟,火车出发的铃声响起,吉克惹沙木的同伴把蔬菜“丢”上车的速度明显快了起来,一包圆白菜被甩破了袋子,滚得满地都是。又过了3分钟,5633次列车再次起程。吉克惹沙木瘫坐在座位上,她撸起半截袖子,擦了擦汗。

  


  为了让彝族老乡可以在火车停靠时间内搬完货物,冕宁站会提前开放站台,让老乡先把货物堆在车门前。新京报记者 韩沁珂 摄

  为了让彝族老乡能把所有东西搬上车,这趟列车的开车时间有时会推迟几分钟。“我们这种车时间弹性大,不像高铁,都是按秒计算的。”列车员称。

  在返回普雄的5634次列车上,车厢里格外热闹,四川话、彝语,夹杂着大人的笑声和小朋友的喊声交织在一起,从集市上买来的新鲜瓜果的香气、鸡鸭鹅的气味和香烟的味道也混杂在一起。阿尔阿支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吉克惹沙木一边绣着十字绣鞋垫,一边跟同伴大声交谈着,间或从竹筐里拿出一个苹果或一个橘子分发。

  从喜德站开始,上车的人逐渐减少,下车的人越来越多,随着天色渐暗,5634次列车也逐渐安静下来。

  晚上7点02分,列车终于停靠在普雄车站,这时天已经擦黑,吉克惹沙木背起自己装满水果的竹筐下车回家了。她的送菜任务已经完成,订货的蔬菜商会驾着马车把蔬菜运回家。

  50年,166公里,12.5元


  在吉克惹沙木的记忆中,她几乎每次出门或回家都是坐5633次列车。

  在1970年成昆线贯通当年,5633/4次列车就开始运行了。

  70多岁的彝族老人阿嘎还能回忆起火车刚运行时的场景。第一趟5633次列车通过时,老乡们一起到铁路沿线围观,挥舞着小彩旗欢呼。回忆到这里,她也伸出手摇了摇,仿佛手里就拿着旗子。


  在火车通车前,大凉山里的人要想去到周边村镇或者离开凉山,主要靠一双腿和马车。阿嘎家住在冕山站附近,她记得自己十几岁时为了到喜德县买一本新华字典,走了整整一天的山路,而5633次列车从冕山站到喜德站只需要开行18分钟

  今年45岁的列车长阿西阿呷可以说是在成昆线铁路边长大的。作为“铁二代”,她从小就住在距普雄不远的白石岩站旁,坐火车到两站外的小镇上学,结婚时也是坐着这趟车去到男方家所在的甘洛站。“那时候坐这趟列车就像坐我自己家的车一样。”她笑着回忆。

  

  2月26日,5634次列车上的彝族乘客在用手机看短视频。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上世纪90年代,阿西阿呷进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做了一名乘务员。一直到她工作之后,5633/4次列车用的都是被淘汰下来的旧车厢。“车厢两侧放着两排木质座椅,车厢中间是空的,给老乡堆放农产品用。”她说,火车开动时,车厢“哐当哐当”,木座椅“咯吱咯吱”。车厢的窗户也是最原始的,要两只手把住窗户两侧,边按边用力向上抬,“一般人都抬不动”。21世纪初,5633/4次列车才全部换成现在的电气化车厢和皮套座椅。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8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4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