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两天,有网友爆料天津一中学老师在训话中歧视学生:“你妈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啊?别怪我瞧不起你,我告诉你,XXX 的妈妈一年挣的钱比你妈 50 年挣得都多。你们的素质能一样吗?就不可能一样!”
在这段音频中,女老师还说“以前送到我班里的学生,全都是,家长都是当官的。要不家里条件特别好,事业单位的。你们能一样吗?你反思一下你们的家长,有多少素质?你们(家长)都是平民百姓,贼不懂事,贼没有家教!你们就是没见过有钱人,没见过层次高的人。”

这样的说法当然引发了网友们的愤怒,央视等媒体也纷纷点评,认为该老师的歧视言行违背基本师德要求。目前,该教师已被停职。
有意思的是,这位老师是区骨干教师,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还有多篇论文获得奖励。在该校的评选中,她还被评为“最美教师”,深受学生喜爱。
所谓的“好老师”与师德沦丧之间,也许只隔着一个录音器。网络时代,新技术的运用自然有利有弊,它有时会让某些事情失控,甚至侵犯个人权利与隐私,但很多时候,它也是扞卫自身权利的武器。
有人说这年头师德沦丧,然后习惯性赞美当年,说以前就没这种事。这话很大程度上高估了师德,其实早在 80 年代,很多人就曾听过类似的话,甚至还有更恶毒的。
记得我小学时,班上有同学来自单亲家庭,成绩不佳,老师每次骂她,都是“你这种没爸爸的,就是欠管教没出息,你妈管不了你,你以后就流落街头做社会渣滓”之类的话。
前几年写过几篇教师节的约稿,许多朋友都曾贡献自己的故事。或许是我交友不慎,朋友圈里“念师恩”的很少,声讨老师的却多。在这些故事里,有性骚扰、有体罚、有辱骂、有冷暴力、有吃拿卡要、有不学无术 …… 简直是可以编一本丑恶大全。一位 80 后朋友读小学时,因为母亲没给老师送礼,老师处处针对她,有天她穿着很平常的牛仔短裤去上学,老师把她揪出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骂道:“贱货,你露给谁看!”
只不过,当年没有录音器。
这些故事没有年代之分:当年收礼成风,如今仍是潜规则;当年有体罚有冷暴力,如今老师只需三天就可以把一个孩子彻底孤立;当年有些老师红卫兵出身不学无术,如今也有不少老师毁三观而且自己都不读书。
有人会说不是所有老师都这样,切勿以偏概全。但看看新闻就知道,好老师固然不少,可当收礼成为行业潜规则,当体罚学生甚至致死的事件层出不穷,当老师性侵学生也不再是稀罕事时,这个行业在普遍意义上已被人们以“沦丧”定性。
有人认为师德沦丧是市场经济惹的祸,依据是改革开放前的老师可没这么差。但实际上每件事情的影响都有滞后性,比如现在许多老人认为 50 年代风清气正,可那时他们还是小孩,风清气正跟他们有哪门子关系?而他们认为社会风气变差的 90 年代,社会主体恰恰是在文革时成长起来的他们自己。他们普遍没有经历过系统教育,还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当他们成为社会主体时,这些弱点就导致社会风气的变化。
也就是说,近三十年来的师德沦丧,其种子早已埋下。再者,你说改革开放前的老师都不错,可那时的老师不但不被珍惜,还都是“臭老九”,批斗是家常便饭,甚至一度连生命都得不到保障。
当然,社会现状进一步加剧了师德问题。因为丛林法则下的恶性竞争,中国人对教育普遍有着极端功利的心态,大多数家庭都在逼着孩子往前挤。但各种教育军备竞赛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巨大压力,同时也给了老师太多寻租空间。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已经有 10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正在热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