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把要做的事情忘了 门能误删记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这是一种常有的事:


  又是一个熬夜写论文的夜晚,明天就是论文截止日,你必须抓紧写完。

  在抓了无数次头发,敲了无数次键盘后,终于,你把论文完成了。


  你决定犒劳一下自己,给自己一点零食吃,于是你离开书房,进入厨房……

  额……

  你尴尬地看着冰箱,茫然地想:“我来这里干啥来着??”

  

  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叫“门口效应”(Doorway Effect),就是人一旦进门,很容易把之前想做的事给忘了。

  这听上去像是搞笑诺贝尔奖会研究的题目,但其实,“门道效应”在心理学界是一个严肃的研究话题。

  心理学家们发现,“门口效应”在人群中普遍出现,不分年龄、性别和种族。

  它也不是老年痴呆、健忘症,或者大脑受损的表现,而是一个很正常的心理现象。

  那为什么它会出现呢?

  简单来说就是,大脑把门当成情景记忆的分割点,以为之前那段记忆没用,清除了。

  

  情景记忆是人类记忆中的一种,它指的是人对自己何时何地做何事的记忆。比如,自己在高中运动会上的英姿,自己曾经考砸的试,这些都属于情景记忆。

  虽然人的时间是连续的,但情景记忆并不连续,而是分成一段一段的,有长有短,有重点,也有快被忽略的。

  一直以来,心理学家们并不是很清楚情景记忆到底是如何被分段的,但关于“门口效应”的研究显示,改变人所处的空间(比如通过一扇门),可能是触发情景记忆分段的关键。

  2011年,美国圣母大学Gabriel Radvansky教授找志愿者们做了一个实验。

  



  他把志愿者们带到一个满是房间的地方,那里的房间分大小两种,大房间里摆着两张桌子,小房间里摆着一张桌子。

  在所有的桌子上,都摆着一个小物品,志愿者们需要拿着一个鞋盒,取走桌子上的物品,放入其中,然后走到下一张桌子,把之前的物品取出来,再放入新桌上的物品。

  

  (论文中展示的房间结构图)

  当志愿者们在大房间时,他们只需要在同一个房间里完成物品转换就可以了;当他们在小房间时,他们需要离开,进入下一个房间,转换物品。

  在这个过程中,教授会询问他们此刻鞋盒里装的是什么物品,看他们回答得对不对,记录下他们的回答时间。

  结果显示,当志愿者们进入新房间换物品时,回答的正确率和回答时间都明显差于在同一个房间里换物品的人。

  教授又让志愿者们在电脑上的虚拟房间中换物品,效果一样,在不同虚拟房间换物品的人表现比同一个虚拟房间的人差。

  上面两个实验可以说明,人在仅仅转换了房间的情况下,记忆力会明显变差,不管是真实的房间,还是电脑模拟出的房间。

  

  教授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记忆编码”环境不同导致的,也就是记忆发生地和回想地不是同一个地方,导致人们提取记忆出现困难。

  按照这个假设,只要让志愿者们回到原先的房间回答问题,效果应该和大房间的人一样。

  但他们在实验中发现,如果志愿者从小房间出来,进入新房间,然后再回小房间回忆,效果仍然很差。

  实际上,比直接在新房间回忆更差。

  



  这就奇了怪了。


  这说明,记忆编码环境不同,并不是人们记忆变差的原因。记忆变差,是因为“转变环境”这个动作出现了。

  Radvansky教授把这称为“事件模型”(event model),即记忆以空间为单位进行打包,走入房间的大门后,会自动触发记忆分割。

  门,就像是视频编辑软件中两个场景之前的切割。

  在大部分时候,记忆可以从空间A顺利过渡到空间B。

  但当人们在空间B的时候,想要提取空间A的记忆(在这个实验中,也就是回想自己在上个房间看到的物品的名字),会比较有难度,因为两份空间记忆会彼此“打架”。

  有的时候,不是困难,而是忘了,因为“事件模型”中的记忆都是短暂使用的记忆,一旦转换环境,大脑会认为之前的记忆没什么用。

  如果人的大脑很累,信息已经很多,那么旧空间的记忆会被大脑清除,减轻大脑负担,结果造成人们的记忆断层。

  出现“门口效应”,就是因为大脑按惯性将一件事按空间分割(实际上不需要,因为那件事是连贯的),然后误以为之前的记忆不重要,清除了。

  

  有意思的是,“门口效应”不光出现在真实和虚拟的空间里,人们仅仅靠想象一扇门,也能出现同样的效果。

  2014年,Zhchary Lawrence和Daniel Peterson两位心理学家做了一场实验。

  


  他们请志愿者们去一个大房间里转悠,有的志愿者看到的是一个空旷的房间……

  

  有的志愿者看到的是一个被黑布分割出的房间。

  



  这实际上是同一个房间,后者除了加了块黑布外,没别的不同。

  他们让两组志愿者在房间里走一分钟,记住房间的样子,然后给他们看一张画,记住画的特征。

  

  (心理学家们用的抽象画)

  之后,他们让志愿者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从房间的一头,走到另一头,睁开眼后,从10张画中选出自己之前看到的画。

  结果显示,想象自己穿过黑布的志愿者们,正确率比没有黑布的志愿者们低。

  

  对,仅仅只是想象,一扇虚无的门就表现出威力了。

  既然门这么厉害,那怎么确保自己不会忘东西呢?总不能不走门吧?

  

  方法也是有的。

  如果穿门前害怕自己忘事,可以写在纸条上手里拿着,或者拿个相关的物品,等穿门时真忘了,就低头看一眼自己拿的东西,会比较容易想起。

  如果嫌麻烦,平常也可以在各个房间之间来回穿梭,让大脑习惯它们,最后把它们当成同一个空间看待。

  如果还觉得麻烦,那么就在开放的环境中办公学习吧,没有门,就没有失忆。

  当然,还有一个最最简单的方法:

  别管那么多,忘了就忘了。

  认真的,因为会被忘记的信息,本来就不怎么重要,没必要把自己搞得紧张兮兮。

  能想起来最好,想不起来也没事,

  如果实在懊悔,下次就多加一点点注意力呗。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49 Seconds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