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為什麼有三峽壩為何洪災還這麼多?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3

  最近重慶市有個蓋公章的“小區通知”在網上引起關注,說“今年洪水可能會達到1981年以來的最高水位,也即193.38米,要求四樓以下提前做好防汛准備”。隨後有人借此拿“水力坡度”概念在網上炒作說:“三峽水庫的建設加劇了重慶的洪水。由於存在水力坡度,大壩擋水越多,重慶就淹得越厲害”,進而又出現了“到底是保重慶還是保武漢”的議論,讓人似乎感覺“三峽工程的防洪作用難以首尾相顧,勢必要犧牲一頭”。


  “這是一個亟需澄清的、違背史實和科學的誤導, 重慶的洪災與目前三峽大壩的攔水沒有任何關系。”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

  第一、三峽水庫是2003年才投運,1870年~1998年長達120多年的重慶洪水歷史記錄顯示,寸灘(位於重慶市下游地界的重要水文站)的汛期水位通常都在160米左右,水位變化和上游洪水流量完全成正比,幾次大洪水年裡寸灘水位都高達180米以上,最高記錄是1870年的196.25米。 沒有三峽前,重慶的洪水位就多次達到這麼高的水平,怎麼今年的高水位就成了三峽造成的呢?第二、三峽水庫蓄水前後的實測數據對比顯示,水力坡度真正影響的范圍基本不超過三峽蓄水高程的1~2米。國家規定三峽水庫的汛限水位是145米,雖然目前水庫不斷攔蓄,但水位仍然保持在160米以下。 三峽水庫攔洪根本不會影響到比寸灘地勢更高的重慶主城區。要想解決重慶市的洪水問題,必須依靠重慶上游的水庫實現攔洪削峰。目前,重慶的問題和全國的很多地方一樣,亟待加強水利設施的建設。比如這次洪水流量達80年之最的綦江,如果建有足夠庫容的調蓄水庫,重慶的汛情就決不會這樣了。

  自古以來長江流域就是洪旱災害的重災區。 沒有三峽以前 ,洪旱災害在人們眼中是天災、只能認命。有了三峽工程以後,三峽卻時常成了“背鍋俠”——旱了或是澇了,上游或是下游,出了問題就有人從三峽這兒找原因。這種思維和邏輯有違科學。

  從專業角度看,一個亟需澄清和科普的話題是:水庫汛期泄洪也是調控洪水(攔蓄、錯峰)的一種方式,泄洪通常不可能超過天然的洪峰。但最近某些網絡傳言卻制造了一個極易蒙蔽公眾的“謊言”:把“三峽水庫攔蓄洪峰後的泄洪”偷換概念的編造成“水庫造成了洪災”,將三峽水庫泄洪歪曲為加劇洪災。


  專家結論:過去十多年,以三峽為骨幹的水庫群聯合調度,已多次讓長江中下游躲過滅頂之災。如果沒有三峽大壩及其上游的41座水庫,今天長江中下游的洪災將更加嚴重。要解決長江流域的洪災,我們還需要更多像三峽這樣的水利基礎設施。

  第三問:

  當年反對建三峽的那些“預言”應驗了嗎?我們為什麼需要三峽?


  “三峽大壩若建成,終將被炸掉”。這是當年建設三峽工程時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反對意見之一,做出這一預言的是我國著名水利專家黃萬裡先生。

  之後反對三峽、質疑三峽,甚至造謠三峽的很多言論,也常常拿黃萬裡先生的這句預言作為依據。時至今日,關於三峽工程是“輕率決策、遺禍無窮”的認知和論調依然存在。

  近年來,一些自媒體也以“上世紀80年代三峽能否上馬曾爭議甚大”為依據,發布《三峽大壩欠一個向國人跪地謝罪的儀式》《三峽大壩何去何從》《今天的科學家沒人敢出來說真話》等網絡文章,甚至言之鑿鑿:黃萬裡當時預言的12個問題,有11個都應驗了,三峽大壩遲早要拆。盡管這些自媒體的網絡文章嚴重違背歷史、違背科學,更違背事實,但對公眾來說還是造成了相當大的困惑。

  那麼,上世紀80年代圍繞三峽大壩建設的那場爭議的焦點問題究竟是什麼?當年反對意見中的那些預言,後來究竟是應驗了,還是被實踐證明錯了?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30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