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為什麼有三峽壩為何洪災還這麼多?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今年夏季汛期,長江上中下游都出現了嚴重的洪澇災害。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工程,也再次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


  面對洪災,三峽大壩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

  文 王亦楠


  第一問:

  三峽大壩變形了嗎?會潰壩嗎?

  每年汛期來臨,關於三峽大壩的安全性就會有各種傳言。比如去年6月,一張“谷歌衛星拍攝到三峽大壩已經變形”的照片在網上瘋傳。盡管衛星遙感等專業領域的專家已經出面解答 “大壩變形” 是谷歌衛星影像自身的技術性問題所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還用“牛刀殺雞”的方式,拿出“高分六號”衛星在三峽大壩上空直接拍攝的完整照片,證明“大壩筆直、安然無恙”。

  但今年汛期,網上又流傳關於三峽大壩“變形”“潰壩”的新說法:“三峽大壩是豆腐渣工程”“三峽大壩即將潰堤”……這與往年流傳的“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壩,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三峽大壩一直在走動,因為混凝土壩塊是一段段擺在基岩上的,受壓力和溫度影響,必然會發生不同的形變和位移”“三峽大壩已經出現裂縫”等等如出一轍。這些網上傳言引發公眾關注,造成極大恐慌。

  那麼,三峽大壩的安全性到底如何?能否扛住超大洪水的沖擊?既然國內外均有潰壩的災難案例,那麼三峽大壩會不會潰壩呢?

  


  1

  大壩的安全標准按抵御“萬年一遇再加10%”的洪水而設計;

  大壩混凝土至少500年不會有問題


  “三峽壩體本身的安全性沒有任何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學與水資源學家王浩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他的論斷依據是:

  第一,大壩本身是按照能抵御“萬年一遇”的超大洪水而設計。有水文證據可借鑒推演的長江歷史最大洪水發生在1870年,洪峰流量高達10.5萬立方米/秒。三峽大壩的安全標准按抵御“萬年一遇再加10%”的洪水而設計,即使在洪峰流量高達12.43萬立方米/秒(這樣大的洪水在三峽地區歷史記載上從未發生過)的沖擊下,大壩本身仍能安然無恙。

  第二,三峽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是最結實的壩型,不僅不怕長期浸水,其抗壓能力反而會在100年內水越泡越結實。實測結果也表明,已經蓄水17年的三峽大壩,目前的混凝土抗壓能力已由當初設計的25兆帕,升至目前的43兆帕,遠遠超出了設計標准。混凝土重力壩不怕洪水漫頂,又有23個泄洪深孔和22個泄洪表孔,有超強泄洪能力,就更不怕超大洪水的來襲了。

  中國三峽集團總工程師張曙光分析說:從內在因素講,壩體壽命主要取決於混凝土質量。三峽大壩從設計規范、原材料把關到施工管理,都按國家最高標准執行,且在“混凝土抗凍性標號”等直接決定大壩壽命的很多重要參數選擇上,嚴苛程度遠遠超過了三峽大壩的實際環境條件。從目前的實驗結果看,大壩混凝土至少500年不會有問題。 三峽大壩並非傳言說的“一段段單獨擺在基岩上”,壩塊之間、壩體和基岩之間都做了嚴格的一體化工程處理,足以抵抗水的沖壓而巋然不動。

  “混凝土重力壩安全性極高,在全世界已有百年實踐,還沒有瞬間土崩瓦解的潰壩先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8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3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