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為學吹嗩呐,我放棄了100w年薪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到前幾年《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裡顯現的幾近失傳的修繕技法;


  再到近來《延禧攻略》、《鬢邊不是海棠紅》等熱播劇中所出現的刺繡工藝和戲曲藝術。

  


  不少曾經“藏於深閨無人知”的傳統技藝,如今都成了國風網紅,彰顯著歲月沉澱出的韻味與美感。

  大家對於“非遺”的了解,可能還停留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提供的定義上,以為只有收藏於博物館中的奇珍異寶,才叫非物質文化遺產。

  不不不。

  那些姥姥愛聽的京劇戲曲、爺爺愛吃的大花餑餑、逛廟會愛買的糖畫糖人、節日裡愛看的舞獅表演等等,都是非遺文化。

  它們一直於我們身邊悄無聲息又熱烈張揚地存在著。

  根據快手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快手,平均每3秒就有1條非遺視頻產生並被傳播。


  多麼令人開心且欣慰的數據。

  嗩呐、刺繡、麥秸稈畫、糖畫、戲曲等技藝,以短視頻的形式進行傳播。

  不光符合我們當下獲取信息的習慣,更將這些非遺技藝中最本真的部分,進行了精縮化地直觀展示。


  讓更多人體味到千百年來,世世代代傳承者融注於其中的情感和風骨。

  

  記錄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無論是非遺傳承的脈絡纖毫畢現於其中的一部部紀錄片,還是快手上千千萬萬普通人用短視頻所拍攝的非遺的光影流轉。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2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2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此.教.史.十] 2020-05-16 18:03
    你吹的不是嗩呐,是🐂b吧?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9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4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