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華人確診不敢去醫院 靠自身免疫扛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部分國家百萬人口確診病例比例 澎湃新聞制圖 龔唯


  “回國面臨交叉感染的危險,況且學校已經開始網上教學,我不想來回折騰。在意大利隔離和回國差不多。”在羅馬音樂學院讀研的姚同學說。

  已經逐漸適應了隔離生活的姚同學說:“之前意大利疫情剛暴發時,周圍有些同學回國,加之父母和國內的朋友擔心,讓我心情有點復雜,但現在我已經逐步適應隔離生活了,每天做飯、上課、練琴、打游戲,生活還是挺充實的。相信‘夏天’很快就會來的。”


  意大利防疫工作步入正軌,救援物資到位,大部分的在意華人都經歷了從恐慌到平靜的心路歷程。

  在德國慕尼黑工作的梅女士稱她從3月中旬開始在家工作,德國人總體上也並沒有表現出像其他歐洲國家人民那樣的恐慌,她的領導常勸說她出門,而中國人則大多在疫情剛開始時就囤好生活必需品,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她在采訪中還表示,德國目前也沒有停工,自己的公司沒有要求員工在家工作,這也是自己目前依舊留在慕尼黑沒有回國的原因。除此之外,她也覺得在飛機上被傳染的危險很高。

  直面歧視和誤解

  海外華人除了要在疫情中保護自身健康,有人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些不愉快的經歷。

  在西班牙讀研的周同學說,“我有兩位同學戴著口罩,坐公交車的時候甚至遭到了幾個西班牙年輕人的嘲笑,說他們是‘中國病毒’,讓他們快點下車”。周同學稱,有一位留學生上課戴著口罩甚至被老師專門叫到門外說,“你上課戴口罩的行為就是對我的不尊敬,你如果不摘,就不用上課了”。


  在慕尼黑的梅女士也說,在2月疫情尚未在歐洲大面積暴發時,自己曾在路上見到一個亞洲男生因為戴口罩而被罵,當時她聽到叫喊聲時沒意識到對方喊的是“corona”,也就是新冠病毒的外語名。她介紹,在德國有時在地鐵上會遇到人們躲避亞洲面孔乘客的情況,自己的越南同事曾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一開始的時候,當地的民眾對此(新冠疫情)普遍認為只是流感,或是認為年輕人身體好並不會被傳染上,而且對戴口罩一事也存在誤解,認為戴口罩的人都是有病才戴的。”周同學說。

  一些接受《衛報》采訪的在英留學中國學生說,是否要佩戴口罩是他們在英國經歷過的最大的文化沖擊。身在異國的他們面臨著一個兩難選擇——疫情當前的不安全感和面對歧視時的恐懼。


  針對西方媒體出現的借疫情污名化中國的聲音,許多留學生、華裔和亞裔並未坐視,而是在網絡上發出自己的聲音,發起了話題“No soy un virus(我不是病毒)”。

  西班牙華人劉洋在社交媒體上表示, 疾病不分種族和國際,發起這次行動就是為了抵抗新冠肺炎帶來的謠言。

  

  劉洋在他的推特中寫道:那些(正在西班牙發生的)種族主義行為,正在重演在西班牙之外發生的情況。疾病不分種族和國籍。我們發起“我不是病毒”運動,是為了和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假消息和誤解作斗爭。

  但也並非所有歐洲人都用有色眼鏡將疫情和中國人聯系在一起,根據梅女士的描述,在德國歧視的情況其實更多發生在同樣有著移民背景的人中,而並不是德國本地人。國內某視頻網站的一位up主(視頻上傳者)“異度游”在德國科隆采訪了許多當地華人,他們也表示自己在生活中幾乎沒有遇到歧視的情況,疫情剛開始時還會有德國朋友主動關心自己是否需要幫助。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4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6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