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伊朗空難: 美為啥能迅速知道航班被伊朗擊落?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政府一直在表示,自己是通過導彈預警衛星的觀測發現伊朗地面有防空導彈發射的特征,進而判定是伊朗防空部隊誤擊了這烏克蘭客機。

  事情真的有這麼巧嗎?為什麼在這個敏感的時刻,伊朗的上空正好有美國的導彈預警衛星呢?其實我們只要看一下地圖就可以知道,包括兩河流域在內的西亞地區正好處在前蘇聯版圖的正南方,在冷戰時期,美國為了監視蘇聯的導彈實驗和預防可能的導彈襲擊,研制了一種叫做“國防支援計劃”的導彈預警衛星。采用紅外焦平面陣技術凝視著蘇聯腹地,


  說到這裡,大家都可以想到,這樣的衛星肯定要部署在地球靜止軌道的上空,也就是說要部署在印度洋西岸的赤道上空,那麼,這顆衛星把鏡頭向北搖動一點就可以監視蘇聯的腹地,往南搖動一點就正好可以觀測波斯灣地區。所以美國導彈預警衛星在這個地區的上空是長期駐扎,而不是臨時調動過來的。

  在那場戰爭當中,國防支援計劃衛星對准了伊拉克,也上演了一場飛毛腿和愛國者導彈大戰的活劇。實際上在那一場戰爭當中,國防支援計劃衛星的表現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這場戰爭結束之後,美國修改了下一代衛星的很多指標,這個新的系統叫做“天基紅外系統”(SBIRS),劃時代的提高了衛星的分辨率和識別能力。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改善對於不同紅外現象的識別能力,因為在早期的導彈預警當中,衛星往往不能夠正確的識別大氣層中的紅外現象,不僅僅是導彈發射的尾焰,噴氣式戰斗機的壓力,甚至於太陽光照射在大氣層上表面的反光,都往往會被衛星當做導彈發射的征兆而發出警報。

  這樣的虛警發生多了,也讓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心理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衛星一旦發出警報,一定要人為判斷一下,才把情況向上級報告。

  幸運的是蘇聯從來沒有真的發射核導彈去打擊美國,要不然很多戰爭電影中發生的情景,就會在現實當中真的上演。

  天基紅外系統的研制花費了整整120億美元,不但部署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還部署了低軌道衛星,低軌道衛星的引入極大的改善了整個星座的分辨能力,但是低軌型的問題就是他不能固定的觀測某一個具體的地點,因此如果打算24小時不間斷的監視伊朗印度洋上空的那顆靜止軌道衛星還是要發揮主要作用的。

  天基紅外系統衛星的能力不僅僅對於降低虛警率有重要的意義,對於提升戰術導彈預警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同樣是在海灣戰爭當中,美國認識到了戰術導彈預警工作可能是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導彈防御的主要內容,因此而誕生了後來的戰區導彈防御計劃,也就是TMD。


  天基紅外系統是戰區導彈防御主要的天基預警手段。馬航班機在烏克蘭上空被擊落事件當中,美國就說自己的天基紅外預警系統觀測到了俄羅斯方面的山毛櫸導彈發射。然而那一次的宣稱遭到了全世界衛星專家的質疑,主要的問原因在於當時烏克蘭上空陰雲密布,從地面發射的山毛櫸導彈信號特征是很難被導彈預警衛星發現的,

  然而這次德黑蘭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海灣地區不是烏克蘭,沒有那麼多的雲團,而且根據氣象記錄,德黑蘭機場附近當天晚上也確實晴空萬裡地面上產生的較強紅外信號,是完全有可能被衛星系統發現的。

  但我們相信,美國絕不會僅僅通過這一種手段就判斷伊朗誤機了班機。因為導彈預警衛星只能判斷導彈的飛行方向,不能判斷發射導彈的人到底是出於什麼主觀目的。那美國到底是通過什麼樣的多渠道情報綜合才做出這種判斷的,恐怕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能知道真相。

  我們要談的問題還有一個,那就是說面臨美國軍事威脅的國家,確實要設法謀求作戰飛機的紅外隱身能力。否則噴氣式飛機剛剛起飛,就被導彈預警衛星看得一清二楚。

  下一代導彈預警衛星投入使用之後,不要說戰斗機的起飛會被發現,連單發雙發都很可能被看得清清楚楚,待到美國充分收集了有關的紅外特征參數,某種飛機裝的是什麼發動機,它都有可能做出准確的判斷。到那個時候這個國家可能就完全失去了與美國進行空中對抗和導彈對抗的能力,前景是很嚴峻的。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8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