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小歡喜》:媽,求你別再嘮叨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最近收官的《小歡喜》,無數次揪心瞬間在刷屏。而宋倩和童文潔兩位母親,簡直是現實版媽媽的復制粘貼。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刀子嘴豆腐心,對孩子苦口婆心,平時生活母慈子孝,一到高考雞飛狗跳。海清對孩子的管理,往往是拆東牆補西牆,不是懷疑孩子早戀,就是懷疑孩子在藝術上的堅持。


  

  圖片來自網絡


  而陶紅飾演的宋倩,簡直是無數控制欲旺盛的家長代表,她全方位360度的控制孩子,孩子考試成績稍微下降了一點,就開始各種嘮叨,女兒有自己的夢想,她卻執迷清北,一定要讓孩子留在北京

  這部電視劇中的兩位母親之所以現實,就是因為她們的特質和表現實在是和我們的生活高度重合,比如她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嘮叨。

  現實生活中,其實很多媽媽都喜歡抱怨或者是嘮叨。你穿的少,嘮叨年紀大了會得老寒腿,你吃的少,嘮叨你身上都沒有二兩肉,你成績下滑點,堪比大型車禍現場,上到人生觀,下到未來,不嘮叨你低頭認錯,絕不罷休。

  嘮叨的媽媽千篇一律,不煩人的媽媽萬裡挑一。像劉靜那樣的媽媽,我都活到現在了,也沒見過。

  

  圖片來自網絡

  尤其是成為媽媽以後,女人對於孩子總是有無數的嘮叨的東西,總覺得通過這種喋喋不休不斷重復的方式,能夠獲得自己訴求。比如孩子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家裡面能夠形成好的氛圍,於是媽媽們總是在嘮叨這個事情上無法自拔。

  但事實情況就是,你嘮叨的越多別人越煩躁,別人越煩躁對你的需求點,就get到的越少,很多事情就會朝著你想要的相反方向推進。

  我有個遠房姑姑,簡直是個“祥林嫂”,她和丈夫因為工作原因分居兩地,家裡有兩個孩子。她確實辛苦,家裡家外的事情都要她操心。小到一次把屎把尿,大到逢年過節,家裡總是她操勞,大姑父總是在年三十才能趕回來。於是姑姑總是覺得,這個世界都欠她的,每天嘮嘮叨叨,逢人聊天就從她懷孕的淒慘開始講起,一直講到現在孩子都上大學的痛苦人生歷程。事實上,大姑父已經很盡力了,對家裡很負責,也很關心孩子的成長,每年排除萬難也要趕回家過年。而孩子也非常的優秀,學習和生活很少讓她操心了。可她總是想要證明自己的存在,每天在丈夫、孩子和鄰居面前嘮嘮叨叨。明明辛苦為家裡操勞半生,可卻完全沒落下一點好,家裡面老公也不想睬他,孩子總是嫌他嘮叨,什麼事兒都不聽。

  



  圖片來自網絡

  經濟學中有一個邊際效用遞減效應,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當一個人連續消費某種物品時,隨著所消費的該物品的數量增加,其總效用雖然相應增加,但物品的邊際效用(即每消費一個單位的該物品,其所帶來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遞減的趨勢。在某一個階段,你投入的越多,帶來的效果卻越少,而嘮叨就是典型的邊際效用遞減型產品。

  很多媽媽明明知道這個方法並不好,卻還是忍不住嘮叨。其實上是一種懶惰,因為她們看到了並不和她預期相符的事情,就想要直截了當的表現出來。但是從事情的解決層面看,這其實是一種非常懶惰的方式。從解決事情的角度看,比起這種懶惰的嘮叨方式,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人類心理學發展認為,人類的天性中,喜好聽情節起伏,跌宕叢生的故事,而不是反復向對方幹巴巴的講道理。我們自己生活中也有同樣的道理,如果和某個直男討論一件事情,他一直和你分析理論,講道理,你會沖上去想要揍他一頓;而我們開會中,大段大段的道理更是讓人想要昏昏欲睡。

  那麼究竟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我們可以從下面三個角度入手:


  

  圖片來自網絡

  1.正面警示。老早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是最近老公職位上升的很快,漸漸得意起來,家庭聚餐的時候,不把長輩放在眼裡,覺得他們也就是那麼回事兒;見到過去的領導,有時候接待也不是很周到。

  有一天,妻子買了幾條魚回家,老公自告奮勇的做魚。發現有一條魚一直在活蹦亂跳,根本沒有辦法抓得住,最後丈夫手起刀落,把那條魚一砍成為兩半,成了第一條被送上餐桌的魚。吃飯的時候,妻子就問丈夫,為什麼你要選那條最活蹦亂跳的魚?丈夫說他蹦的太高了,不殺它殺誰?妻子順口就接了一句,是呀,蹦得太高摔得就會很慘,本來就是這樣嘛,人們看到竄的高的人、動物和樹,就是很反感,想要去打壓。老公猛然驚醒,自己最近的表現是過於自大了,漸漸收斂自己的風頭,開始注意人際方面的問題。

  如果是一個嘮叨的妻子,每天在後面叨叨:要低調啊,要小心啊,不能這樣高調,出風頭。老公一定會被妻子的喋喋不休煩死,而發人深省的事情,卻會讓人們自己去思考其中的問題和奧秘。

  2通過一些游戲性的家庭規則來進行設定,每月進行總結。


  著名影片《美麗人生》中,那位偉大的父親,帶著兒子在納粹的集中營中,還能想盡辦法讓兒子感受到,這是一次游戲。他們游戲的終點是能夠見到媽媽,可是其間要經歷大量的考驗,比如:不能大聲的哭泣,能忍受饑餓,要學會躲避。最終,小男孩如願以償地見到了母親,可是父親卻在最後光明時刻,倒在了納粹的槍口之下。但是父親的教育方式,卻讓人佩服,他通過設置假象游戲,保護孩子心靈不受傷害,也讓孩子學會了直面困難和挑戰。

  



  圖片來自網絡

  有句話說的好:世界是孩子的游樂場。作為家長,也完全可以采用這種方式教育寶寶。比如有的寶寶喜歡進門脫掉鞋子亂扔,媽媽可以設置一個游戲規則,如果一個月都沒有亂扔鞋子,可以帶他去游樂場玩一次,但如果當月中發現了三次以上鞋沒有放好的情況的話,就取消本月的零花錢50%。所有壞習慣的糾正都可以變成一場有趣而有獎懲的游戲,孩子不僅能在游戲中感受到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快樂,媽媽也更能消除嘮叨後,獲得平和的心態。

  3.讓孩子自己感受到壞習慣帶來的後果

  《小歡喜》中,童文潔和宋倩兩位母親曾經在美容院有一次對話,讓人印象深刻。

  童文潔對宋倩說,我們總是想要嘮叨、控制孩子,害怕我們年輕時曾經走過的彎路他們又再犯一遍。可是,孩子的人生是他們自己的,我們不能替代他們。該走的彎路一條都少不了,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很多的媽媽顯然是看到了孩子成長中的問題,她們生怕孩子犯錯,害怕孩子走了彎路,於是每天嘮嘮叨叨,不斷地重復孩子的錯誤,想要給孩子提點。可是,正如劇中所說,每個孩子要走的路,他們一條都不少走。在收獲和暫時的失敗中成長,是每個孩子的必經之路。而這些人生中的坎坷和挫折,恰恰能成為他們成長的關鍵時刻。與其對孩子的問題一邊嘮叨一邊幫忙,還不如直接就放下這件事情,讓孩子自己感受到壞習慣和犯錯帶來的嚴重後果,放手讓孩子自己學會如何解決問題。

  《還珠格格》中,乾隆皇帝曾經對皇後說過一句話說,你的忠言逆耳朕早就聽膩了。喋喋不休和不斷的抱怨,雖然是一種訴求的表達,但從來不是人們想要聽的,任何人都不喜歡有人成天在你面前叨叨叨叨。與其這樣的吃力不討好,不如閉上嘴,安靜點,用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家裡所有人心平氣和,雲淡風輕,感覺也會很好。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0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