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28元/㎡房價是中國房價最低點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房價突破想象力,有很多種方法。


  高有北上深,隨便一出手,過道、地下室、車位都能賣出天價來;低有鶴崗,“樓層適中、采光良好”的房子,都能賣出白菜價。而且,高沒有頂,低沒有底,各種“紀錄”隨便就被突破。

  7月初,北京西城區的六鋪炕的一個小區的一套“學區房”成交,一套12.2㎡的儲物間以360萬的天價成交,單價30萬/平方米,“最貴學區房”還是個優惠價,畢竟掛牌價就達到了400萬。


  那麼低的呢?這麼說吧,相比來看,鶴崗的600元/㎡都是“天價”。

  01

  這房子在甘肅玉門市。

  貓哥在看售房信息的時候也嚇了一跳,雖然不知道這算不算中國最低價,但是在貓哥的可見范圍之內,這是最低的了。一套位於玉門市老城區的70㎡的“荒廢房”,雖然標價1萬,但是其售房主題上來看,2000元左右就能拿下。

  

  對,2000元買整套,單價28.57元/平方米,這麼看起來,不及鶴崗的二十分之一,而北京的那個儲藏室的單價,是它的1萬零500倍,差不多可以買下大半個老城區了,畢竟現在老城區的居民還不到3萬人。

  這不僅是突破了貓哥的想象力,順便還突破了購房網站的下限。1萬已經是這個二手房網站中,關於整套房的最低值了。

  “荒廢房”能有多荒廢呢?

  

  其實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破,根據其賣點,實際上也並不算真的荒廢,房屋結構完好,而且可以通水通電通暖氣。

  而玉門本地人對於這樣的房價已經見怪不怪了,畢竟在另外一家二手房網站上,玉門沒有任何一間房掛牌。

  02

  房價這麼便宜,是因為這裡最不缺的就是房子。

  玉門老城的很多房子,是早前玉門石油管理局蓋的,成排的公寓房,在那個年代還是可以的,但是隨著市局都搬走了,剩下的房子,也就只能任他們在那裡荒廢。

  所以,以往還繁華的南坪街道,已經荒了,北坪逐漸成為了集中居住區,沒人住的房子已經停水停電停暖,而北坪那邊,怎麼住劃算呢?

  如果住自己的房子,要千把塊的取暖費,如果將這個取暖費的錢變成包含取暖費以及其他費用的房租,住起來顯然更劃算。



  賣?

  有的雖然是“自己的房子”,但是產權卻是石油管理局,想賣房,就得通過石油管理局;而產權理得清的房子,很多又已經斷水斷電了,想要再通,又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那裡的房子,已經成為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畢竟2000塊的賣房款,也不過是玉門老市區一年的房租

  是資產還是負累,大家心裡的門兒清,誰又會買呢?

  沒人。

  這是問題的答案,也是產生這樣答案的原因。就像很多歐洲城市一樣,一歐元就能買到海景房,當然在已經空心化的城市裡也是乏人問津。

  03

  如果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可不是玉門應該有的境況。


  唐朝的王之渙的《涼州詞》有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與玉門關均得名於玉,雖然無論是漢、唐、宋三朝的玉門關,均不在玉門境內,但春風度不度並不重要,油才是玉門的命脈所在。

  玉門曾“富得流油”。是真的流油,清朝的時候本地“鴉兒河”因石油湧於地面,采之可燃燈,逐漸名稱都變成了石油河。

  1939年8月11日,中國第一口油井出油,中國不再是“無油國”,玉門成了中國石油(6.56+0.46%,診股)業的起點,全國95%以上的原油出自玉門,即便是49年後,玉門原油產量也占全國的50%以上,位置舉足輕重。玉門市區也因石油而成型。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地方發現石油,而且從產量上來看,玉門並不具備太大的優勢。1959年的峰值產量140萬噸,放在哪個大型油田上,其實都是有點薄弱的,所以玉門更像一所學校,培養人才、積累經驗技術是第一要務,出油倒成了“實習”副產品。

  所以,中國產油的地方,北到大慶,南到四川,而甘肅附近的長慶、柴達木、吐魯番,都有玉門人的身影。

  但是到了90年代,玉門開始要“沒油”了。

  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玉門人不得不面對“向左向右”的選擇,曾經一度“市局合一”的玉門市和玉門石油管理局,也分道揚鑣。玉門市政府選擇了疏勒河流域范圍內的玉門鎮作為新市區,玉門石油管理局選擇了帶著學校、醫院以及石油工人們,去了酒泉的肅州區,建立了玉門油田生活區。

  留下來的是玉門土著,但對他們而言,70公裡外的新市區和80公裡外的酒泉市,都不是最好的選擇。在這個半廢墟的城市裡,還是有2萬人左右,選擇與玉門老市區的一草一木為伴。

  


  同樣沒油的,還有同在酒泉的阿克塞和青海的冷湖,他們更決絕一些,直接全部廢棄了老城。如今阿克塞“石油小鎮”博羅轉井成為破敗的代名詞,《九層妖塔》在這裡取景,看中的就是它的破敗程度,而冷湖的老基地,也是一片廢墟。

  04

  無論玉門、冷湖還是博羅轉井,算是一個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城區遷移是不得不做的選擇,但這背後也像極了一些城市的宿命。同是城市,不同命運,在一些大城市人口還在膨脹的時候,它們就成為了為大城市輸送人的儲備基地。

  以前,它們叫做資源枯竭型城市,那裡的煤鐵油及有色金屬資源,消耗殆盡,資源枯竭,城市就只能再謀出路,享受中央轉移支付待遇。

  



  今年,這樣“缺人”的城市有了一個新的名詞來形容它們——收縮型城市。

  中國有多少城市在收縮呢?

  較早從事收縮型城市研究的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吳康,利用2007年至2016年十年的數據,從660個城市(包括直轄市、地級市、縣級市)中,識別出了80個“收縮型城市”,占比12.1%,這些城市2016年人口數據少於2007年,且連續三個自然年人口增長為負。

  而其合作伙伴清華大學龍瀛教授根據兩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數據顯示,2000年-2010年間,有180個城市的人口在流失,從城市密度來看,將近1/3國土面積的人口在變少。

  

  ▲2010年與2000年人口密度比

  城市收縮,如果再具象一點,除了整區在收縮,“街道辦”這一單位也在收縮,龍瀛教授的數據顯示,900多個街道辦事處人口都在變少。

  城市收縮,表象在人口,內在還是看經濟。

  經濟不發達地區,一直以來是人口流失以及城市收縮的重災區,謀生路要緊,雖然這幾年一些中西部城市的人口向東南沿海的轉移減少,但是向區域中心城市轉移的趨勢漸大。

  另外,資源型依賴型城市或者單一支柱產業城市,更易收縮,像玉門,老城區依賴石油,石油枯竭後遷移至新市區,而新市區電力又成為支柱產業,順便還發展了已經“產能過剩”的區塊鏈;像伊春,森工產業很好,但是遇到砍伐禁令,那麼其他產業又“獨木不成林”。

  尤其是在城市化進程迅速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大城市放開了落戶限制,久而久之,那個城市,變成了戶口本上的籍貫,成為了一代人回不去的故鄉。

  超大城市吸引人,大城市搶人,小城市呢?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