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印度: 印度人的口音為啥自帶濃重咖喱味?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文 | 貳東深


  “哈魯?”“Belly good!”印式英語逐漸成了英語口音中的幾大地域特色之一,與印度的咖喱、寶萊塢一同登上國際舞台。

  但這種令西方英語國家都時常費解的“咖喱味”英語,印度人引以為豪。


  “知道”跟你談談,印度人的口音為啥自帶咖喱味?

  

  (IC photo/圖)

  印式英語的梗,一直在搞笑界有一席之地。

  在搞笑美劇《生活大爆炸》中,拉傑什是來自印度的天文學家。劇中,就有不少朋友們模仿他口音的情節。比如伯妮和霍華德曾經模仿拉傑什的口音尋找寵物狗小肉桂,霍華德還曾經高度還原拉傑的印度口音,在電話裡幫害羞的他跟女生敲定了約會日期。

  即便是《調音師》《一個母親的復仇》等口碑爆棚的印度影片,也必不可少印度經典的聞歌起舞及驕傲的印度口音。

  “哈魯?”“Belly good!”印式英語逐漸成了英語口音中的幾大地域特色之一,與咖喱、寶萊塢一同登上國際舞台。咖喱味的印度口音

  這種略帶咖喱味的英語口音與英語在印度的“被本土化”有著很大關系。

  1765 年印度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英國殖民當局在印度積極推行英語教育。182年漫長的殖民統治歷史中,英語逐漸在印度有了穩固地位。1947 年印度獨立後將英語和印地語並列為官方語言。

  帶有咖喱味的印式英語就像日式英語,將本土語言與英語“雜燴”,印上了自己的國家特色。

  據知乎網友@梁海解釋,印度也和日本一樣樂於用本地文字轉寫英語,印度諸語言有大量的自由的英語借詞。這種情況更加強化了人們用母語音系發英語發音的行為。甚至,印度的許多英語詞典都是用本地文字來標注發音的。不少印度學者還對印度文字的系統化與科學性非常自豪,認為在南亞用印度文字標注外語發音就足夠了。

  這種受母語嚴重影響的印式英語並無區分重音,元音無弱讀。例如,印地語中缺乏雙元音 /?u/的發音,印度英語通常用/?:/代替,/?/被讀成稍短些的/a:/。如 yellow是“耶臘”,如 before為“比發”。所以,如果你聽到damato,其實是tomato(西紅柿)。dree其實是Tree(樹)。peace(和平)為beace,motobike(摩托車)為modopike。

  因印式英語不區分重音,總體語調都趨於平緩,又具備語速快,重音被偷換,想掌握掌握印式英語的精髓,實在是需要下些苦功夫。

  另外,在說出“Dank you bely much!”時,若想印式英語的精髓還需輔之搖頭晃腦,並富有節奏,真誠地瞪大眼睛。

  在地球上大多數人以點頭表示同意,搖頭代表否認時,印度友人的搖頭晃腦卻另辟蹊徑,與眾不同。高頻率的搖頭常常讓人以為搖頭本人是在逗樂或者開玩笑。

  




  這種搖頭意味著在回答“可能是”“可能不是”(網絡截圖)

  據了解,這種搖頭晃腦有歷史緣由。在印度的歷史中,印度人喜歡用搖頭來表示自己的意思。在一些邦(如西孟加拉邦)裡,人們表示贊同或應允時,不點頭,而是將頭向右邊側一側。

  在古代歷史中,印度人攝於統治階層的壓迫,連說“不”的權力都沒有,因此印度人在有疑問時不是直接搖頭,而是先點頭再左搖右晃。經過長時間演變,現代的印度人依然采用這種搖頭晃腦的表達方式。 驕傲的印式英語

  語言,是對一個國家民族感、認同感。但印度是個奇怪的國度,我們對印度語言的認可,不是印地語,而是印式英語。這種令西方英語國家都時常費解的“咖喱味”英語,印度人引以為豪。

  印度小說家德維達維雅說:“新的印度精英階層是非常多樣化的第一代精英分子,他們不會覺得說一口女皇式英語就高人一等”,獨樹一幟的印度英語同樣可以讓印度人在國際政治經濟舞台上自信表達,順暢溝通。”

  

  受訪的印度人普遍認為,有口音很正常,“我們平時就是這樣說話的,讓人們聽得懂最重要”(網絡截圖)


  印度中文網曾經公開表示,“印度英語和美國英語以及英國英語已經並列成為世界三大英語”。他們認為“印度文化大大的豐富了英語的詞匯庫”。的確,“印度制造”的很多詞匯已經被英語國家接受並廣泛使用,例如:瑜伽(yoga)、化身(avatar)、 神像(Juggernaut)、披肩(shawl)、手鐲(bangle)、 洗發液(shampoo)等等。

  據了解,很多印度人自信並堅定地使用的“特色詞”。例如:在稱呼男子時不用Mr. 而是用 Shri和ji;在表達數量時,使用讓英語國家人士都難以理 解的數量級lakh(十萬)和crore(千萬);以及各種讓人 不明所以的印地語詞匯和縮寫,例如:Mahal(宮殿), OBOR(一帶一路),MEA(外交部)等等。

  印度人用英語創作的文學作品也是印度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印度印刷商聯合會主席拉文德拉·喬什印度圖書、雜志出口到全球 120個國家,2014—2015 年的出口額達 3 億美元。據預測,印度將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英語圖書銷售市場,目前僅次於美國英國

  英國大學樸次茅斯學院還開設了一門語言課,稱為Hinglish,即印式英語。樸次茅斯學院表示,從17世紀開始歐亞大陸就有人講這種印度英語,如今這種印式英語廣泛應用於印度商務、電影、音樂和廣告中,學生學習Hinglish有利於尋找跨國商機。

  在印式英語與印度傳統語言印地語的“比拼”中,印地語逐漸敗下陣來,能否說流利說一口印式英語成為社會評判印度精英的標准。

  當記者提問“為何在印度說英語比說印地語多”,受訪者回答,“可能這就是一種趨勢,是可以吹牛的資本。”

  在印度,如果你會印式英語,就能得到尊重。電影《印式英語》的英文翻譯為English Vinglish,而Vinglish 意指那些並不地道,根據其它語言的表達習慣與語法規則生成的英語。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印度英語是這種語言的典型代表。

  



  電影《印式英語》 (English Vinglish) 首映舉行。 (視覺中國/圖)

  影片講述了印度一個家庭主婦因把家庭生活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而與時代、社會脫節,又因不會講英語,常常被丈夫和女兒嘲笑。在家長會上因為用印地語和老師交流,女人認為她“沒有文化”、“很丟人”。

  最終主婦開始學習英語。影片末尾,一次朋友婚禮上,主婦用英語發表對新人的祝福讓眾人驚訝,最終得到了家庭和朋友的尊重。可見,在印度,不會印式英語的人有著嚴重的階層危機感。

  而許多印度人學英語更重要的原因是,接受了英語教育就代表有機會可以去別的國家工作。矛盾的是,與文化密切相關的本土語言印地語正在教育裡逐漸消失。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10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10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2 游客 [子.香.子.能] 2019-07-19 19:46
    狗屎民族!
    評論1 游客 [有.秋.鼎.乃] 2019-07-19 12:25
    this article is very racist.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862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