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啃老十年海歸兒與父爆沖突 反映啥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眼下,在互聯網上隨處可見“海歸求職難”的相關新聞。全球化智庫(CCG)發布的《2018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認為收入高於甚至遠高於預期的海歸不足1%,而認為收入低於預期和遠低於預期的海歸占比80%,2017年該比例為69%。


  

  毋庸諱言,隨著內高校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曾經的海歸“神話”——歸國即走上成功之路——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不過,唱衰甚至是“鄙視”海歸,也大可不必。


  教育部數據顯示,2018年度與2017年度的統計數據相比較,留學回國人數增加3.85萬人,增長了8%。《中國留學白皮書》調研數據也顯示,89%的用人單位認可留學帶來的價值和意義。上述數據足以說明,留學熱潮在短期內不會退去,而留學也絕不僅僅是去海外“鍍金”。

  因此,是時候用平常心看待“海歸”了。那些從海外學成歸來的年輕人既有優勢,也有不足,應該得到更客觀的評價。至於新聞中的主人公,那位多年來不曾工作的年輕人,他的人生成敗恐怕與“海歸”沒有多少關系。

  盡管如此,當讀者看到海歸二字時,仍然眼前一亮。看來,“海歸”這一概念自帶的高期待還是存在於公眾的潛意識中。給“海歸”降降溫,或許是時候了。

  有一位網友留言,“不要把兒女培養成理想中的高大上,最好是以平凡、普通、勤勞、善良、孝順、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為目標”,收獲高贊。確實,比起“海歸”這一身份標簽來,能擁有上述優秀品質才是更為難能可貴的。

  不知,王先生能否明白這個道理?


  

  標簽化,短視頻和爆款新聞的標配?


  盡管王先生的家庭悲劇得到不少媒體的爭相報道,但細讀一下不難發現,該新聞在細節上的缺失是相當明顯的。

  比方說,王先生之子身為海歸,究竟為何“啃老”多年?新聞中只寫道,其“一直沒有找工作,整天游手好閒”。那麼,到底是這位年輕人不願意找工作,還是找不到工作?是找到的工作不能讓他滿意,還是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遭遇了什麼挫折?至少,我們也該聽聽兒子的說法。

  又比方說,按照新聞裡的說法,王先生父子之間已經發生過多次沖突,甚至到了“動手”“動刀”“砸車”的地步。那麼,父子關系何以搞到這麼僵的地步?除了“啃老”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兩人有沒有尋求過相關的解決辦法呢?

  總而言之,一系列關鍵信息的缺失,讓這則新聞顯得格外突兀。其能夠在網絡上得到廣泛流傳的原因,無外乎兩點,即負面+標簽化。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已經有 2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2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曾.甲.佚.言] 2019-07-18 09:44
    是你自己願意被啃的。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02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3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