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黃磊: 黃多多染紫發上熱搜 別學黃磊養女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黃多多染紫發上熱搜,我勸你別學黃磊養女兒


  

  文丨此時


  來源丨此時君(id:yiqikanshu)

  前兩天,黃磊老婆孫莉發微博,曬出了大女兒黃多多的照片,並配文稱:“姐姐的新發色。”

  

  照片中的多多淡紫色的T恤和紫色的頭發,對著鏡頭淡淡的笑著,十分可愛。

  

  小女孩把頭發染成紫色真的是還蠻需要勇氣的一件事,能夠得到家長的支持也很不容易。

  果然,不多時一條名為#黃磊和孫莉的教育方式#也上了熱搜,好多網友都羨慕的不得了,說這就是別人家的爸媽。

  女兒愛美的打耳洞、染頭發、購買各種耳飾都得到了黃磊夫婦的支持,這種支持女兒漂亮的態度是很多家長都辦不到的,因為一般的家長在說:“你買發夾還不如多去讀書”、“散著頭發哪像是讀書的樣子?”

  



  熱搜下有很多分享自己小時候故事的網友,無非是自己小的時候父母只讓自己學習,抹殺自己的其他喜好,過的不自由。

  眼看著評論區變成了大型抱怨父母現場,我卻看著挺心涼的。

  雖然我也很喜歡黃磊教育方式,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尊重,支持孩子的各種想法並且會助力實現夢想。

  但是,每個家庭都要朝著這個教育方向學習真的是對的嗎?

  顯然不是。

  我不仇富,也沒有看不起窮人。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部分的家庭的家境和黃磊家的差距還蠻大的。

  我們可以看到,多多可以小小年紀就參加話劇演出,還是賴聲川導演的《水中之書》。

  

  在巴黎時裝周上為奢侈品童裝走秀,自信、美麗的別人家的女兒。

  

  學習鋼琴、練習畫畫、從小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

  

  做手工、學烘焙、出國游玩。

  



  隨隨便便見名人

  

  這些事情,無一不證明多多是個多麼優秀且努力的女孩,也無一不證明,一個優渥的家庭能提供給孩子的資源和教育有多麼的出眾。

  我們在羨慕別人家的父母是多麼的開明,別人家的孩子是多麼的優秀的時候,可能都忽略了物質基礎的重大作用。

  每一個家庭物質收入、父母文化水平、所處的大環境等等因素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

  而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比普通家庭的孩子多跑出了一個遙不可及的距離。

  最近看了電影《何以為家》,哭的稀裡嘩啦的,有些孩子面對生存就已經很困難了,更別提尊重和自由了。

  電影一開始,就是一個小男孩在法庭上宣布他要起訴自己的父母,起訴理由是:

  “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小男孩名字叫贊恩,今年12歲,出生在一個被驅逐的難民家庭中,7個孩子和父母一起睡在一個破舊潮濕的搖搖欲墜房屋中的地板上。

  白天在雜貨店打工,推著輪車搬運貨物,晚上帶著弟弟妹妹們出來賣甜菜汁和口香糖。

  

  電影中最為沖擊和痛心的場景,就是贊恩的父母把11歲剛來月經的妹妹薩哈送給了中年男子阿薩德,後來薩哈因為年紀太小懷孕去世了。


  贊恩得知妹妹去世,氣憤之下用刀子傷害了阿薩德,進了監獄。

  母親來監獄告訴他,自己又懷孕了,如果是個女孩的話,會叫她薩哈,贊恩因此控告了父母,不能好好照顧孩子的父母都不應該擁有孩子。

  



  電影中的悲劇確實是父母的因素占很大的原因,但也反射出了一個問題,讓一個連溫飽都成問題的家庭,去培養出一個德智體美勞都全面發展的孩子,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就像提到黃多多,很多人都有疑問:為什麼黃磊的女兒會這麼的優秀?

  在各種回答下,無疑都指向了她得天獨厚的家庭條件。

  因為她有一對開明恩愛的父母,優渥的家庭條件為她的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為父母帶來的資源,她所處的環境也是別人望塵莫及的。

  這些條件,普通家庭擁有其中一樣都是莫大的幸運。

  

  拿高考來說,基本上是能改變所有學生命運的一條路,大家都牟足了勁去奮斗,想以此來實現命運的轉折。

  但有一些現實卻不得不面對,知名學術雜志《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上曾發表過一篇文章,研究顯示:

  城市孩子上211大學的比例是農村孩子的12倍,上985大學的比例則是14.5倍,到清華、北大兩所頂尖大學時,城鄉間的差距達到了驚人的43倍。

  就連曾經的2017年北京市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都說: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的大學。

  像我這種中產階層的孩子,衣食無憂的,而且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學子或者農村的孩子所享受不到的。

  所以這就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比他們多走很多捷徑,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裡又好又厲害的這種。”

  

  熊軒昂父母都是外交官,從小就去過很多國家,見識過很多風土人情。

  父母給了他關於學習的最好的資源,從源頭上就比其他學生走了很多捷徑。

  



  2017年,澎湃新聞公布一份調查,是針對全國各地的高考狀元做的問卷調查,最終收到了40份有效的問卷回復,其中一項數據令人震驚,數據顯示:

  “40名高考狀元中6位狀元來自農村,其余85%的狀元均是城鎮戶口。”

  

  現實擺在眼前,我們必須承認,在富裕家庭和注重教育的父母栽培下的孩子,成功的幾率大大超過家境貧寒的農村家庭孩子。

  在農村父母還在為孩子學費、生活費焦頭爛額的時候,富裕家庭的孩子已經在上補習班、興趣班、出國游玩了。

  不管你承不承認,差距就是在這,像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而越是富裕的家庭比我們想象中的更注重孩子的教育

  

  我有一個朋友,現在開了一個攝影工作室,聽起來很高大上吧,可是他在高三那年冬天,才第一次穿上一件價格過百的羽絨服。

  別人都在穿阿迪、耐克的時候,他永遠是兩雙媽媽做的布鞋換著穿,別人說自己暑假去哪哪玩了,他在工廠裡打工賺錢,別的孩子不願意做作業而撕掉的學習資料,是他省了一個月的早飯錢才買的起的。

  但是他從來沒有要求過父母給自己買新衣服,報補習班,買資料,因為沒有文化只靠一畝三分地的父母,一年一次肉都沒有吃過,只為湊夠孩子的生活費,還要養著家裡癱瘓在床的奶奶,不務正業的叔叔。

  朋友每次喝多了都會像祥林嫂一樣的重復著:

  你不知道我小時候,我媽為了我一個月的生活費,大冬天的手都凍裂了大口子還在做手工活,我爸給人蓋房子摔壞了腿,為了省錢不去醫院,半輩子都一瘸一拐的……

  

  朋友曾經問過父母,為什麼家裡那麼困難,還要供自己讀書。



  他爸說:因為你想讀啊,你從來都沒有說過自己不讀書了,連這一點都滿足不了你的話,我還有什麼資格當一個父親,孩子,是我對不起你,什麼都給不了你。

  所以,我不太贊成大家去鼓吹黃磊教育,這無異於給那些貧困家庭的父母,無形中增加了更沉重的負擔。

  他們也想開明、也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想帶著孩子出國旅行、去看時裝秀、去演舞台劇、學習鋼琴、吉他、畫畫,可現實擺在那裡,他們僅僅是供孩子讀書就已經筋疲力盡了。

  我們出生在不同的起跑線上,有的人一出生就在光滑的跑道上先行了10米,而有的人卻在荊棘的跑道上連1米都難以行走。

  別再抱怨自己的父母給不了自己想要的了,他們已經把自己能給到的最好的全都給了你。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