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张艺谋超生: 让张艺谋陪跑,王宝强杀进金马奖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019年5月5号,


  山西现实版“盲井案”6名罪犯被枪决

  的新闻悄悄爬上了热搜,

  一路追溯过去,

  发现消息来自山西临汾市

  中级人民法院的三张

  已经蒙尘了的布告。

  

  十二年前尘封的往事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

  2007年彭万军伙同6位民工,以介绍工作为名专干骗人到矿点干活,等下井之后趁机杀害对方,然后伪造矿难假象,并冒充死者家属跟矿主谈判私了敛财的勾当。

  矿主多半怕事情闹大,愿意赔钱了事,于是7年间,11条活生生的人命就这样死在了同样的骗局里,在罪犯眼里11条人命加起来不过区区310万的赔偿款。

  而今,刽子手终于被执行枪决,遗憾的是,被害者们的生命却永远逝去了。

  



  很难想象吧,找人、骗人、踩点、杀人、伪造矿难、诈骗赔偿金......明明看上去是悬疑电影里的桥段,却在现实生活里轮番上演着,真实得令人发指。

  只是像许多法律案件一样,因为年数拉得太长关注的人不多,受害者们也会随着法院卷宗尘封进历史里,留不下太多痕迹。

  为了唤起人们对这些被忽略掉的底层人的关注,16年前,导演李杨就选择把那份真实而残酷的现实拍成了电影,也就是《盲井》。

  

  《盲井》剧照

  最近几年,时不时就会有“矿难骗赔案”的新闻爆出,而每次都会被冠以现实版“盲井”案的名头。

  《盲井》改编自刘庆邦的小说《神木》,题材就源自中国1998年三大特大矿洞诈骗杀人团伙案,电影于2003年在香港上映,是李杨执导的首部电影,也是王宝强的荧幕处女作,宝强那会儿才16岁,自然质朴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这部片子曾两次登上美国纽约时报》,法国电影杂志和美国媒体均将它列入“全球十佳影片”前三甲,它获得了第40届金马奖最佳改编编剧奖,以及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艺术贡献”银熊奖在内的30多个国际奖项,当年银熊奖颁奖典礼上,给《盲井》陪跑的是张艺谋创下票房奇迹的电影《英雄》。

  

  《盲井》剧照

  但凡看过片子的人,都将它视作中国独立电影里程碑式的电影,以至于后来媒体报道起“矿难骗赔”相关案件时就习惯地称呼为“盲井”案了。

  国内对导演李杨的认识,应该是2007年公映的《盲山》,讲一个被拐卖到大山里的女人的故事,至今豆瓣上依旧保持8.5的高分,90270人给出了评分。

  李杨18年导演生涯里一共拍了三部电影,都以“盲”字打头,分别是《盲井》、《盲山》、《盲道》,无一例外都是关注底层人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也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

  



  

  

  李杨“盲”系列电影

  1959年,李杨出生于一个西安的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文艺兵,父亲是话剧演员

  原本李杨衣食无忧,后来父亲在一场变故中去世,忽然家里生活没了来源,年仅13岁的少年不得不早早地挑起家中担子,他在工厂做过钳工,在泾阳县当过农民,种西瓜,打豆荚,压麦苗......样样都经历过。

  

  导演李杨

  因为吃过苦,也使得他的性子比较执拗、坚强。同时,巨大的生活落差让李杨体会到了最底层的人的艰难,他想讲些他们的故事给人听,20岁那年,他在电影里找到了精神出路。

  李杨立志做一名电影导演,但因为要赚钱养家,他的导演梦直到35岁才得以安放,1995年在德国科隆攻读完导演硕士学位后,李杨终于如愿当了导演,为德国电视台拍过文化纪录片。

  



  李杨在德国

  虽终日浸淫在西方文化里,对故土的牵绊却没有减淡一分,2001年,42岁的李杨带着多年攒下的积蓄300万回到中国,第一件事就是着手拍摄《盲井》。

  那时中国的导演都在用镜头拍历史,很少人去拍关注当下现实的电影,在众多导演中李杨算是一个异类。

  2000年,《中国青年报》报道了潘申宝等16个农民工伪造矿难诈骗的案件,1996年到1998年两年间,犯罪分子先后在山西省五个县市疯狂作案27起,残杀无辜民工28人,骗取各矿主钱财50多万元。

  报道里的数字格外扎眼,背后都是被残害的人命和被金钱操控的欲望。就在同年,李杨读到了作家刘庆邦以此事件为题材的小说《神木》,心都为之一颤。

  

  黑暗的矿井之下

  他决定把它拍成电影:“当常识变成非常识,坚持正义变成一件非常难的事。慢慢的我们也会麻木,会同流合污。”

  战胜恶意的方式,是先了解它。为了拍电影,独立电影人的李杨卖掉了房子,之后就开始把镜头对准了幽暗的矿井之下。

  因为资金有限,《盲井》的演员挑的都是些接地气儿的非知名演员,主演之一王宝强就是直接去北影厂的门口逮来的,“我看到他的时候,他还是个流浪在北京的小孩。”李杨回忆说。

  

  《盲井》剧照

  拍摄《盲井》的过程中,李杨带着剧组走访了几乎半个中国的煤矿,“差点把命搭进去。”

  矿场的人对剧组十分警惕,有一次李杨刚拍了几张照片,就被煤矿主和几个保安围住。“他们都佩了枪,想把我带走。幸好我有个在当地做官的朋友,对他们说我只是个游客,不是记者,我才脱了身。”

  剧组在一个小煤矿里拍戏,条件很艰苦,地底下的小煤洞里没有任何支柱,有一回,他们在地下连续拍了二十多个小时,上来两个小时之后,矿井就塌方了......

  幽暗矿井之下的秘密,他们是无从知晓了,但现实中的结局,与后来影片里我们看到的一模一样:“矿工家属同意与矿主私了,拿了3万元钱迅速消失。”

  



  《盲井》截图

  几乎所有“盲井”案的发生背景都如出一辙,受害者们多为底层人士,或是智障人士,或是外出务工人员。

  那些看上去老实,比较闷的独身男青年会更容易被盯上,去矿井多半是为了生存,挣点钱,回家娶老婆之类的单纯愿望,哪里想得到这一去就死于非命。

  

  《盲井》截图

  而犯罪者是同样身陷贫困的人人,在急于赚钱摆脱贫困的欲望驱使下,他们将伪装矿难骗赔的局做成了“产业链”,甚至有外人听不懂的行话:拉人入伙叫“上船”,目标对象叫“点子”,杀人伪造矿难骗赔叫“打点子”。

  一般,行凶者会事先要求“点子”在矿主面前说自己和他是亲戚,都是为了后面诈骗做铺垫。

  

  《盲井》截图

  矿井外,行凶者与“点子”称兄道弟,

  同吃同住,甚至同抽一根烟,

  其乐融融的样子,

  但是到了矿井底下,

  转眼的功夫就可能被人用斧子放倒在地,

  接着,在矿井里人为制造爆炸事故。

  

  《盲井》截图

  行凶者做局成功后,

  从矿井冒出来,



  以死者亲戚的身份与矿主协商,

  索取钱财,步步为营。

  

  《盲井》截图

  《盲井》里行凶者宋金明和唐朝阳

  以三万的价格和矿主谈妥之后,

  两人拎着姓元的矿工的骨灰离开,

  坐上车子回家的他们神情木然,

  没有丝毫杀人的紧张与负疚。

  

  《盲井》截图

  到了出租屋,娴熟地把骨灰倒进马桶的细节

  让人触目惊心。

  

  《盲井》截图


  处理好死者遗物,

  分好钱,然后若无其事地出门去银行寄钱回家,

  逛马路牙子,还去KTV唱了歌。

  



  《盲井》截图

  顾不上歇会儿,

  他们就开始物色下一个对象,

  未成年人也不放过。

  

  《盲井》截图

  长相老实的元凤鸣(王宝强饰演)

  成了他们围猎的“点子”。

  

  《盲井》截图

  到矿下的时候,

  两人正准备如法炮制地制造一起塌方事故,

  但其中一个行凶者宋金明

  见到看读书的元凤鸣,

  想起了自家孩子,

  动了恻隐之心,不想干了。

  

  《盲井》截图

  另一个行凶者唐朝阳却急了,

  “谁当我财路,我就搞死他!”

  说罢,宋金明被唐朝阳给杀害了。

  



  《盲井》截图

  矿井塌方之前,

  元凤鸣一脸惊慌地逃了出来。


  

  《盲井》截图

  最后的结局是,

  因为是死者的家属(名义上的),

  元凤鸣被逼签字领了3万块钱,

  离开了矿场。

  

  《盲井》截图

  电影里的部分台词,就像幽灵冲击着人们的认知:“矿井里死两个人算什么”“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谁当我财路,我就让他死”......

  在善与恶的纠缠扭打之中,内心的怜悯一次次呼之欲出,却有再一次遭到无情碾压。“你可怜这孩子,谁连可怜你家孩子?”

  在幽暗的矿井之下,被锁住的是法律意识的缺失,看客的冷漠,以及社会血肉模糊的现实,人性的道德底线在贫穷面前显得那么的脆弱......这些无不让人陷入沉默。

  

  《盲井》让王宝强一举夺得金马奖最佳新人奖,开启了演艺生涯,但这部让李杨卖掉房子拍的电影,却没能在国内上映。

  因为当时的李杨刚从德国回来,不知道在国内拍电影需要审批,而是直接拍摄了,对,他成了“地下导演”,《盲井》在全世界放映,唯独无法在中国上映。这也成了他的遗憾。

  



  《盲井》剧照

  到《盲山》时,李杨知道了规矩,我们才在国内看到这部口碑不错的片子。

  这是一个讲述被拐卖到偏远山村的女大学生白雪梅,在试图逃出大山的过程中,历经囚禁、强奸和毒打等悲惨命运的电影。

  《盲井》和《盲山》的题材比较小众,注定了不被市场看好,也不受主流人群欢迎,李杨依旧选择了坚持自己所选的路。

  

  《盲山》剧照

  拍摄这部片子时投资人临时撤资这种狗血剧情,被他遇上了。

  好容易凑够了钱,预算吃紧的情况下,他只能找来一些临时工作演员,主角的扮演者黄璐从没演过主角,演黄德贵的演员是个木匠,演他母亲的是个村妇女主任,扮演他父亲的则是原来人民公社的大队长,其他村民角色就是剧组的工作人员凑着上的。

  这些非专业出身的演员,愣是在李杨的导演下,用一个月拍出了8.5的高分电影。

  

  而拍《盲山》的过程中,他的敬业也是让人大开眼界,演员打豆荚都是李杨亲自上阵教的,路上遇到各种细碎的小事,他也是打头阵去摆平。

  《盲山》获得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提名,获得罗马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评价它是极其出色的电影,蕴涵着巨大的冲击力和感人的戏剧张力,英国《国际银幕》杂志不吝溢美之词,“再一次展示了李杨是一位制造银幕张力的电影大师。”

  

  李杨在拍电影

  拍摄《盲井》的时候,他还有一套房子,而拍摄《盲道》的时候,李杨手里的钱已经寥寥了。



  第三部《盲道》是盲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是讲流浪儿童的,《盲道》里的落魄大叔赵亮是个假扮盲人坑蒙拐骗的坏蛋,后因为与盲人女孩晶晶偶遇,在与之相处的过程中,渐渐找回心中良善。

  

  《盲道》剧照

  这部片子李杨坦言是个妥协的结果,一开始找的投资方中途也出了问题,无奈找来朋友帮忙投资才最终完成这部电影。

  因为资金吃紧,以及题材限制,男主角迟迟定不下来,“逼不得已,最后我自己演了。”

  

  《盲道》剧照

  3年时间,好容易才等到片子上映,李杨不无感慨地说:“上映比结婚还难。”

  但这部电影口碑存在极大争议,他对此也释然了,毕竟拍了这部电影,就已经对得起自己的初心:

  “我不知道未来多少人会因这部电影,加入救助流浪儿童的事业,但是能让一些乐于思考的人从电影中认识不被粉饰的世界,让人们对底层的人多一些柔和,至少对自己的初心是一种交代。”

  投资处问题就想办法筹钱,过审就问题就尽量妥协,上映就是胜利,电影上映后没钱做宣传,他就自己发微博,面临市场困境他是早就预料到的,但跪求院线排片的事儿他是绝对不干的,“电影人要自重,别跪舔观众。”

  

  工作中的李杨

  42岁才完成第一部电影作品,从2001年到2019年十八年的时间,一共只拍了三部电影,在他为数不多的作品里,镜头始终对准了底层人的生存状态。

  李杨给自己的电影命名为“盲系列”:“盲和瞎不一样,瞎是生理上的疾病,但盲是一种视而不见,一种道德上的失明。”他希望用这三部曲唤醒更多人关注那些身处困顿中的边缘人。



  作为一个导演李杨的履历并不出彩,在拍《盲井》时就有人劝他改行,他拒绝:“我是一条道走到黑的性格,砸锅卖铁我也是拍电影,人生能有几回搏,真觉得自己不行再改行。电影是我的生活,我爱它,我会一辈子做和电影相关的事情。”

  尽管,票房和评分已经成为衡量电影优劣的标准,但票房不能说明一切,评分更不能代表全部,一个导演,以砸锅卖铁也要用电影完成善意的初衷,单单这一点,李杨就值得尊重,他是真正的勇士。

  

  本文图片综合源自澎湃新闻、新浪新闻、

  中国青年网、搜狐娱乐,微博、

  李杨知道电影《盲井》、《盲山》、《盲道》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资料:中国青年网:山西现实版"盲井案"7年11条人命 6名罪犯4月被枪决

  中国新闻周刊:《盲井》导演李杨:我希望更多人听到我的声音,哪怕声音支离破碎

  李杨执导电影《盲井》

  南方都市报:纪实美学的又一次胜利-关注柏林银熊的《盲井》

  搜狐娱乐:《盲井》导演李杨:电影人要自重,别跪舔观众

  今天文学:刘晖《李杨访谈:电影的意义》

  部分图片来自李杨微博@剑客李杨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20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