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倚天屠龙记: 新版《倚天》与文艺转型之路(图)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这其中,94和01是纯正的港台风格,03版是典型的合拍风格,而09版和最近的19版,内地基因比重明显要大过港台。


  而蒋家骏的风格,不仅在原来金庸剧的基础上,相对比较尊重原着,还特别“尊重”老版的电视剧,往往连主题音乐也直接沿用,颇有“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意思。

  但即便如此,其中风格化和个性化的部分,也招致很多网友的吐槽。其实,武侠剧与时俱进是应有之义。尤其在金庸过世的大背景下,想要通过更符合年轻人欣赏品味和习惯的新版本来培养收视惯性,以让金庸剧这个经典剧种“代代相传”,也是文艺与市场相结合的正常思路。


  只是,编导可能还低估了当下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口味的变化。如今的年轻观众,早就被英美日韩剧养叼了,对国剧的“硬质素”和“软实力”的要求早就不同以往。像过去TVB那样数十年如一日鲜有进展的流水线模式,已不适应当下的发展方向。

  4

  时至今日,我们回顾金庸剧的发展历程时,可以看到一条从港台转移到内地,从70、80后向90、00后接力的时空脉络。从某种程度上说,金庸剧的市场空间和商业前景是经过了几十年的“考验”的,尤其在去年大量的网文IP改编作品纷纷“扑街”后,金庸这个老的“金字招牌”越发显得历久弥坚。

  但,这也有可能是一种错觉。某种程度上,金庸的去世已经预示着,金庸剧这个老牌剧种的增长空间已到极限,剩下的都是“存量市场”,像当年那样一部剧十几个电视台竞相播放的盛况已不可能再重现。

  而在鼓励原创、鼓励现实主义的大背景下,网文以及衍生IP领域,也将面临一次大洗牌。尤其在我上一篇文章所述的“视听革命”仍在进行的背景下,国剧在内容上的“升级换代”已经刻不容缓。


  今年春节期间,《流浪地球》上映后,作为老牌金粉的“六神磊磊”,就在自己公号上发了一篇《我们武侠人是该退场了。未来,拜托了》的文章:可惜我们武侠,曾有雄才造天地,今已无力观沧海。

  这认怂的时刻,没有悲伤。只愿你们记住,它曾经带给大家的惊艳。


  我僭越地“代表”武侠说一声:

  是该退场了。

  未来,拜托了。

  说起来,从八十年代的文化饥渴到如今的文化转型升级,我们经历了从贫瘠到富余,到吃坏肚子,到重新建立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的寻找自我之路。无论武侠还是科幻,无论金庸还是大刘,中国的文化作品终究是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讲“中国故事”。

  市场导向从不是绝对的,并不是过去灵现在就灵,也没有哪一个版本哪一种诠释能够垄断IP作品的“话语权”。一句话,还是要跟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做既满足观众需求,又能引领时代精神的作品,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这条路依然任重而道远。未来,拜托了!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835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