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每逢佳節被催婚:年輕人要有勇氣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有對象了嗎?”


  “啥時候結婚?隔壁家小王孩子都5歲了,你要抓緊……”

  時值春節,又到了一年中收拾行囊,回家團聚的日子。


  相隔一年,家中的父母長輩們也許早已准備好了很多的話題,而不少單身的男女青年逃脫不掉的,就是“催婚”。

  一看到這個詞,也許馬上讓不少人心頭一緊。

  

  前有某公司給30歲以上單身女員工放15天相親假,後有網友為了避免被家人催婚,PS了與劉昊然的合照,假裝已有男友。就連主持人吳昕、演員袁姍姍、奧運冠軍何雯娜這樣事業有成的女性,也未能幸免,在電視節目中被多次催婚。

  一邊是父母希望孩子早日穩定、成家立業,一邊是子女對幸福的個人追求,一邊還有親戚、外界有意無意的催促和壓力。催婚、相親,對於每一位單身青年來說,春節可並不熱鬧,反而很焦慮。

  先來看幾個在春節期間,經歷過“相親”的年輕人,相親、催婚的經歷:

  要是沒人催婚,我可以過得很瀟灑

  林曉,1992年出生,工作三年多以來,被催婚早已成為她的日常。在父母的眼中,她大學一畢業就應該結婚,不然年紀就太大了。

  上大學離得遠,只有過年過節才會被嘮叨。但大學一畢業,她回到父母身邊工作,平日裡除了上班,最大的事就是相親。

  前兩年春節,家裡親戚給她介紹了一個相親對象,說正好過年在老家見面。她不樂意去,爸媽為此吵了起來,為了安撫家人,她只好答應去看一看。結果見了一面後,雙方家人就開始催促訂婚。

  但她和那位相親對象實在聊不來,後來又見了幾面,總是話不投機半句多。父母卻說對方老實,催她趕快定下來。她差點抵抗不住壓力答應,但最後因各種原因不了了之。

  後來,又有親戚給她介紹相親對象,兩人交往了一段時間,但總覺得差了點什麼。林曉說,現在他們可以一個月不見面不聊天,已經“沒有什麼感情了”。

  另一邊,父母還催著他們結婚。為了不讓他們操心,林曉一直拖著,怕分手了他們更著急。她也很愧疚,爸媽都要五十歲了,還要替她操心。想讓她結婚,又怕結婚以後男友對她不好,還擔心她再大一點就遇不到好的了。

  “要是這個社會沒人逼著結婚,我覺得我也可以過得很瀟灑,不用受外界壓力,沒人說,我就自由地想幹嘛就幹嘛。”林曉感慨道。

  催婚的親戚

  春節期間,除了父母,催婚的一個重要主力還有親戚,網上就有各種應對親戚催婚的策略。不過,親戚催婚的壓力,感受最深的不是子女,而是父母。

  林曉感觸頗多,她說,如果自己結婚了,或者工作好工資高,親戚肯定不會多說什麼,父母的壓力也沒那麼大。

  94年的張萌剛大學畢業不久,但家裡人已經開始催婚了。老家那邊結婚都早,她周圍的同齡人大多已經結婚,只剩下她跟96年出生的弟弟。

  “你二十多歲的人了,也該結了。”

  “你結了婚成了家,我跟你爸爸就不操你的心了。”

  爸媽總是這麼嘮叨她,但只是跟她聊聊,也沒付出什麼行動,諸如安排相親,也比較尊重她的選擇。



  “爸媽雖然著急,但也會讓你慢慢來,親戚倒是催的很厲害。”張萌說,她在外地工作,就過年回家幾天,平時離得遠,爸媽也管不著。

  但是過年時,很多親戚都會催她,有的甚至都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她很無奈。

  93年的李晶和男友的感情穩定,她認為,婚姻就是兩個人心心相惜,是對方的唯一。但她跟男友近期都沒有結婚的打算,想工作和生活都穩定之後再結婚。

  父母早就開始給她攢結婚的錢,不過很少催著她結婚。倒是親戚會催,不過李晶也不在乎,因為已經有男朋友。“他們也是關心,為自己好嘛。”李晶說。


  過了30歲為避免催婚不回家

  周瑩今年32歲,她在某知名IT企業做客服,沒有結婚,沒有男朋友。她有一個妹妹,早已經結婚,孩子都會“打醬油”了。這也成為他們全家催她結婚常說的一個理由,催婚的主力則是她姥姥和妹妹。

  她曾設想過未來,另一半最好比較成熟獨立、有經濟基礎。她想著,畢竟到了她這個年紀,就不去考慮年輕人那種轟轟烈烈的愛情了,腳踏實地一點為好。不過,對於愛情,她仍有一些小小的期待。

  身邊同齡的同學朋友,大多都已經成家。但對於找對象這件事,周瑩卻並不是很著急。她已經習慣一個人在北京工作,這樣的生活很自由。越到現在,她越覺得,要找到合適的另一半。

  家人顯然不這樣想,多次給她介紹相親,但都沒有結果。周瑩理解他們的擔心,認為催婚也很正常,但是她自己也很無奈,“找不到合適的男朋友那有什麼辦法,我也沒啥辦法”。

  為了避免雙方尷尬,最後周瑩決定,今年不回家過年了。

  30歲沒結婚會怎樣?有人像周瑩一樣,雖然有些寂寞,但快樂自由。有人感慨自己為什麼沒有早點結婚。有人養貓狗陪伴,日子倒也過得很舒服。也有人為此和父母鬧得很僵。

  一個共同點是,30歲還沒結婚的人,都面臨著較大的社會壓力。張熙身邊有好幾個30多歲的單身朋友,回家過年和他們聊天時,大家都會小心翼翼,即使談到結婚,也會心照不宣地把這個話題繞開。

  30歲仿佛是一個門檻,在日常的社會交往中,他們的感情生活也成了一個禁忌。

  婚姻對我的吸引力在下降


  鄭蕾以前從來沒有擔心過被催婚,她和男友是高中同學。大學時,他們開始異地戀。雖然不在一個地方,但每到周末,男友就會去她所在的城市看她。他們早就見過家長,雙方父母都默認了他們的婚事。

  但隨著鄭蕾考上研究生,到杭州上學,他們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在鄭蕾研究生畢業的時候,他們終於決定分手,結束近10年的感情。

  一時間,90年出生的鄭蕾突然面臨來自事業和愛情的壓力。一邊找工作,一邊找對象。

  家人也會催婚,但還好鄭蕾不是獨生子女,媽媽更關心小侄女和懷孕的姐姐,只是偶爾跟她說要抓緊。更大的壓力來自她自己,她總覺得自己的年齡大了。

  在鄭蕾看來,90年到95年出生的人將是被催婚的“重災區”,尤其是獨生子女。因為父母在考慮孩子的婚姻問題時,將會有更多的考慮。而這批90後,他們對婚姻的看法也不同,更多人在意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外界的看法。

  婚姻是什麼?在上一段戀情中,鄭蕾一直比較期待婚姻,她從小沒有父親陪伴,總希望能從婚姻中得到一份安全感。

  現如今,婚姻對她的吸引力卻在下降,“命裡有了挺好,沒有的話,我自己也能過,也挺好的”。她不想為了結婚而結婚,而是更希望找到能夠講話的另一半。

  光明日報評論:面對催婚該有勇氣挺住

  針對春節被催婚,這一影響家庭代際關系的尷尬命題,光明日報客戶端刊發了評論員文章:

  從年輕人的角度來看,自己的婚事完全應當由自己來做主,自己才應當是人生幸福的主角。

  而從父母的角度看,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錯過最佳的婚戀年齡,找不到最合適的人選,考慮的初衷也是出於子女的幸福。

  其實想到這一點,很多的矛盾都應當不治自愈,至少能找到換位思考的理由,畢竟不論是父母還是子女都希望自己以身相許的是一輩子的幸福,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匆匆打上對勾的冰冷題目。



  催婚,可以被看成是代際之間的碰撞。社會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增長,求學時間的延長,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談婚論嫁放在優先順序的後面。年輕人不是不想要成家,只是想讓未來的另一半生活得更加輕松安然;年輕人不是不著急成家,只是想用自己年輕的時光更快地提升自己,在陌生的城市獲得立足之地。

  現在更好的自己,是為了將來更好的我們。不放棄對愛情的尋找,但當它沒有敲門時,不妨讓自己變得更好,面對催婚,該有勇氣挺住。

  也期待父母能夠理解。理解現在生活環境、價值認知的變化,很多曾經認為按部就班、順理成章的事,未必能契合現代生活的節奏。結婚是一輩子的事,一輩子很長,而把如此重大的事件,壓縮在短時間裡就要做出選擇,實在是冒險。

  有一組數據或許能讓催婚的父母和挺不住壓力的子女冷靜一下:中國離婚率近年持續上升,2017年上半年全國新婚了558萬對夫婦,同時有185萬對離婚。現在催得急,草草了事,或許還有更大的麻煩在後面。

  也許被催婚在這個春節依舊還是一個會引起不少人共鳴的話題,但希望長輩能理解,子女有主見。

  畢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願你的愛情終會成為理想中的模樣。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