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沒河南這村 大多數劇組都得停擺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邢建偉從小助理幹起,每天搬燈、拉線,“不惜力”,沒多久成了大助理。四五年後,他就當上了“老大”,工資也從一天30元漲到了200多元。


  他把家裡的草房換成了瓦房,牆壁刷得雪白,還掛上了彩色燈泡。每個提著煙酒上門的人總要先贊歎一番,隨後才小心翼翼地向他打聽,能否把自己或親戚也“往出帶帶”。

  這個蓬勃發展的行業也正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近30年來,張橋鎮的燈光師從一個變成上萬個。以至於在影視產業繁榮的浙江橫店,用河南話吆喝一聲,就能輕易從臨近劇組借到需要的燈光器材。


  這些年,邢建偉剪短了頭發,燙成小卷堆在頭頂,說話時習慣夾著煙,語調不緊不慢。在老家吃飯,幾乎從不需要他來付賬。

  90後的郭壯飛原本不願意幹這行,覺得奔波。他高中沒念完就入了伍,在部隊學過會計,退役後在石家莊一家物流公司幹過半年出納。後來公司倒了,他還是想找一份相關的工作,覺得“那才是上班”。後來實在找不著,還是入了行,成了鄢陵燈光師中的一員。

  二

  郭壯飛也是從小助理幹起。行業裡的人都換了幾茬,這條規矩一直沒變。

  助理幹的就是體力活。拍一場戲至少需要幾十個燈,能裝滿一個小貨車,助理的工作就是把燈搬上搬下,按“老大”的要求挪動位置。最大的燈有水缸大小,近百斤重,郭壯飛的肩膀經常被磨得脫皮流血,一邊受傷了就換另一邊接著扛。一天下來經常只睡三四個小時,天不亮就要出門。


  41歲的滕廣輝是領他入行的師父。滕廣輝做助理時,劇組有次在北京租了一棟酒店作為場景,一天租金就要10萬元,為了趕進度連續拍了72個小時。他去車上拿膠片,累得連過馬路都閉著眼睛,東西掉了都不知道。

  郭壯飛的“微信運動”頁面裡,步數排名靠前的都是他的燈光師老鄉,有人走了幾萬步,可能活動范圍都沒超過幾十平方米的攝影棚。“你看,這些都是。”他的手指不停地滑動屏幕。

  “說白了就是民工。”邢建偉說,就連發工資的方式都跟民工類似——片方把錢統一付給燈光師,燈光師跟助理們協商好後就把錢發給他們,“老大就是包工頭。”


  在很多人看來,這份工作比真正在建築工地上幹活的民工強多了。邢建偉的連襟孫高勇在工地上幹過幾年,日曬雨淋,最後一分錢也沒攢下。後來他也入了行,成了一家電視台一位紀錄片導演的固定團隊成員,經常出國拍攝。

  作為一門手藝,燈光這一行有著明顯的進階路徑,還沿襲著傳統的師徒制。沒有專門的培訓,很多布置燈光的技巧都是在現場學會的。師徒之間還存有禮節,邢建偉最早的師父是北京電影制片廠的燈光師,有次下大雨,他和另外幾位助理沒能及時趕到片場,被師父罰站了半小時,早飯都沒讓吃。那時他們的工錢還是直接去廠裡的財務處領。

  市場的浪潮動搖了這些規矩。上世紀90年代,許多港台團隊進入內地市場,出現了很多合拍片。那時的燈光組分為“港方”和“中方”,前者的助理一天薪酬800元,後者只有40元。邢建偉開始跟著“港方”學打光。電影《太極張三豐》在盧溝橋拍攝時,他就在現場。邢建偉曾經在村裡的露天幕布上見過李連傑,但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離這位功夫明星只有幾米遠。

  

  1996年,師父因身體原因無法繼續工作,邢建偉第一次有機會自己當了老大。老一輩燈光師謝幕的同時,影視行業也在迅速集團化、商業化,北京電影制片廠的產量逐年下滑。燈光師也正式進入了“河南人時代”。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