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老人隱居荒山21年 借幾百萬造這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第一設計微刊,專注「家居、時尚、藝術、創意」設計分享


  

  在貴陽花溪的一個山谷裡,有一座非常驚悚神秘的石頭城堡。英國BBC旅游頻道來拍攝過,美國德國、荷蘭等多個國家的媒體都來報道過。


  

  宋培倫,雕塑家,今年78歲。

  

  21年前,他借了幾百萬,租下了300畝荒山,租期50年,開始建造這個城堡。至今,他只建好了600平米。這個看似奇怪的城堡叫夜郎谷,位於貴陽花溪黨武夜郎谷喀斯特生態園,是貴陽獨領風騷的神秘之谷。與之相對的斗蓬山相傳曾是夜郎王後繼金竹司的住所。山頂上至會仍保留著古夜郎屯堡的遺址,夜郎谷也因此得名。

  

  夜郎谷,一座奇幻的石頭城堡。這是一個非常美麗而神秘的地方,有青山綠水環繞的村落、有清新的空氣。未進谷內,一片林海即可褪去都市的喧囂,放眼望去,深深淺淺的綠映襯著石塊堆砌的城牆。穿過幾道門,發現別有洞天——雨後春筍般的石頭建築高大而兀立。



  

  眼前出現這樣一幕

  

  借用石塊層層堆砌,陶制品、重疊的花缽做成大大的眼睛、高挺的鼻子,各色碎陶片貼滿厚厚的唇,頭上的裝飾朝天而立,石柱人有的沉默不語,有的凝神淺吟,有的則似放聲吼叫。還有各種動物造型的石堡,各式形態的圖騰彰顯著信仰,粗獷線條凝結出秘之微笑。

  

  沿谷底走去,一路上小橋流水,好生愜意,從下往上看,白雲空遠,危崖聳立,令人驚心動魄。飛沙險灘,懸洞之中,吐出無數條瀑布,競相拋珠撒玉,沿此灘漂流而下,兩公裡水路定叫膽大的你過足冒險癮。

  

  驚險之余,登上高高的古堡城牆,領略難有的征服者快感,看高山。看怪石、看喀斯特風貌的石板建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類智慧的完美結合不得不讓人驚歎。

  夜郎谷,神秘的古國文化

  據史料記載:



  

  斗逢山就是古夜郎國道府夜郎邑的轄地。夜郎王後裔金築府所在地。斗逢山頂至今還保留著古夜郎城牆屯堡的殘垣斷壁。

  

  “夜郎自大”的典故家喻戶曉,在兩千多年前秦漢時期出現的夜郎古國,與古樓蘭國、古且蘭國齊名,一時盛世,名揚天下。

  

  穿越歷史神秘的隧道,夜郎文化至今魅力無窮。

  

  宋培倫在美國生活時就創作過“夜郎古堡、夜郎圖騰、夜郎臉譜”,在國內也創作了大型夜郎國作品“魔鬼城、夜郎谷”,還有眾多關於夜郎文化的藝術品。

  



  夜郎谷是宋培倫在青山綠水間的傑作。

  

  這座集山、水、林、洞等自然景觀於一體,兼容“古屯堡”、“愛鳥園”、石板房等人文景觀在內的生態園林,是貴陽著名畫家宋培倫經過獨具匠心的構思和創意而完成的。

  

  他說這裡是他兒時的夢想,青山綠水,鳥語花香

  這才是真正適合生活的地方,醉心沉澱21年。典型的貴州儺(Nuo)文化,這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文化,“儺”有祭祀稻神、田神、水神、鳥神、等多種含義。

  

  一個老人和一群農民的藝術傑作

  

  宋培倫老師小時候,經常聽老人講夜郎國的故事。他老家的一些山頂上,有很多古城堡,當地人覺得,夜郎王就應該是住在那個山頂上。小時候的宋老師對這個神秘的古國文化埋下好奇的種子!

  



  與村民就地取材建造的藝術品

  

  一開始,周圍十幾公裡都沒有人家,只能沿著一條小溪進山。後來,宋老師請了附近的村民,和他一起建造這個城堡!

  

  勞動人民的美感一點也不差!

  

  

  宋培倫覺得村民雖然不識字但他們的審美一點不差。比如有塊山石,村民覺得它像一個人,他們就增加一點眼睛的造型,或者鼻子。

  



  山谷裡有很多裸露的喀斯特山石,撬起來就可以做建材。有些20多米高的柱子,其實一大半就是山體,村民只是在頂上10米做了點加工。

  只為建造一個純藝術品!

  

  切記不能和商人合作

  


  1994年,宋培倫老師回國做過一個藝術村,給當地的農民來經營,結果,“文化味道被糟蹋得一敗塗地”,現在那已完全廢棄了。跟當地政府的溝通無果。

  

  有了這些教訓後,宋培倫說:切記不能和商人合作,也不能要政府的錢。他拒絕任何外邊的資金,目前,前後已投入了幾百萬。只有這樣,它才能和博物館、美術館一樣,變成一件純粹的作品。

  

  在美國,有一件事也讓他印象很深

  



  在美國南達科他州的總統山附近,有一個為印第安人英雄“瘋馬”做的瘋馬山。雕塑家克扎克,38歲的時候做這個大型雕塑,他1982年去世後,他的遺孀帶著子女,前後三代人繼承遺志繼續雕塑,七八十年過去了,這件作品仍未完成。

  

  這個美國版的愚公移山的故事,深深激勵了宋培倫。

  

  美輪美奐的城堡

  

  村民不識字

  不代表他們的藝術水平低

  天然的喀斯特地貌山石

  經過雙手的開鑿

  以及看似隨意的堆砌

  卻衍變成極美的奇跡


  



  自然、原始、粗放

  是老人對於自己作品的定位

  這裡是藝術家的落腳點

  與世隔絕的安靜滋養著自由的靈魂

  十幾位音樂家、畫家

  已把“夜郎谷”當成創作的基床

  

  20年磨一劍

  耐得住這麼久的寂寞

  才能換回夢想照進現實

  20年前遠離塵囂的清靜之地

  也快被擴張的城市“染指”

  

  現已78歲的老人

  已近耄耋之年

  卻依然有築夢的熱情

  他還並未老去

  他還想再守護這裡20年

  

  快去看看這座藝術城堡吧

  趁著水清人少

  趁著我們還未衰老

  趁著這裡還在

  



  宋培倫說這奇幻城堡,

  可能永遠也不會完工,可能隨時都可以建成。

  因為他所有的作品,

  都是自己創作一半,另一半交給自然。

  宋培倫希望自己能再庇護夜郎谷二十年:

  二十年後,夜郎谷就已經四十歲了。

  我希望我能活到

  它憑自己的價值不被拆的那一年!

  

  

  -end-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7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