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2017:中國創新面臨的十大挑戰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你地方政府不是喜歡新能源車的概念嗎?那好,我就在你這裡投資一個新能源車的工廠,除了補貼等一大堆政策優惠的條件外,最重要的是你這個地區今後所有的新能源公交車的采購,都只能用我的;你城市不是要搞文化功能區嗎?那我就給你設計幾個國際上很流行的文化娛樂項目,條件就是周邊的土地要低價給我開發房地產


  這些做法有真正的新能源技術和文化的創新嗎?沒有!實質上就是借創新之名,行壟斷之實,從根本上破壞了創新最需要的自由競爭的土壤,這不是在創新,而是在抑制創新。

  六、警惕創新行為短期化。


  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個漸進的自然演進過程,需要良好的制度生態環境。但是,我們現在還是習慣於大躍進式的搞法,希望今天一投入,明天就有創新的產出。搞一個項目,找幾個專家規劃認證一下,再集中資源投入,“創新”就成功了。以為創新和招商引資一樣,只要給優惠政策,引進那些高科技的公司就是創新了。

  實際上,創新本身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成功絕對不是由事前的規劃決定的,市場在自由競爭的過程中,人們基於利益的誘導,在不斷的“幹中學”中才能出現創新。至於那些招商引資來的所謂“創新”項目,大部分都是加工或後台的硬件設施,所來的只是因為優惠政策,早已和創新無關了。

  七、科技創新中的資源錯配。

  這些年來,各級政府對科技的投入越來越多,而且投入強度,也就是科技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幾乎成了衡量一個地區創新的最重要指標。作為政府的科技投入,實際上是公共財政的一部分,基本的要求就是確定性,也就是投入必須有明確的產出。這種公共財政投入的確定性要求,與科技創新的不確定性,天然就是矛盾的。

  怎麼辦?那就要盡可能從管理上做到科學,包括課題讓專家來論證、招標嚴格到煩瑣,成果必須成功而且要達到國際國內水平等等。那麼這樣做了之後就能實現創新嗎?並不完全。如果靠這些管理就能消除科技創新的不確定性,那恐怕也無所謂創新了,因為這創新太簡單了。

  更要命的是,既然科技投入要求必須成功,那麼作為理性的參與者的選擇,就是盡可能設計低水平重復項目,迎合政府的這些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成功。實際上,政府大規模的科技創新投入,不可能帶來真正的創新,原因無他,就是政府投入所要求的確定性,與科技創新產出不確定性之間的矛盾。解決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除了極少數的基礎研究投入外,讓市場來配置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


  八、金融創新中市場風險的累積。

  金融創新非常重要,尤其是要解決銀行與中小企業的規模匹配問題,更要進行體制性改革。然而,現在很多銀行的金融創新不是真正面向實體經濟,而是“脫實向虛”乃至於“脫實成虛”。為了做大規模,不計風險地開展銀行間的各種業務,特別是表外業務規模越來越大。

  這樣缺乏有效監管的擴張,已經不是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而是在不斷放大市場風險,危險性已經遠遠超過了信用風險。最近頻繁波動的債券市場,已經在提醒我們由此可能引起的系統性金融風險越來越大。實際上,金融市場風險的累積,也是與一味地追求所謂創新,特別是互聯網金融創新有關,而沒有始終堅持金融審慎監管的原則。如果再加上證券、保險市場潛在風險的交互影響,那麼整個金融的市場風險會大大增加。


  九、人力資本創新中的扭曲效應。

  中國的勞動力紅利已經消失,關鍵是通過創新盡快形成人力資本紅利,特別是重點加快非技能型勞動力向技能型勞動力轉型升級,這是解決我國人力資本紅利的主要內容。但現在好多地方和領域對人力資本的創新,就是重視精英,給那些已經占盡優勢的高學歷、高科技的人才,設置各類錦上添花的人才計劃,而忘記了真正影響經濟創新的還有一線技能型人才的短缺。

  另一方面,大量本科層次的大學畢業生,從事著高中學歷或大專學歷畢業生都能勝任的工作,實際上是隱形的不充分就業。

  現在各地依然在盲目發展大學教育,這絕對不是創新,而是對人力資本投資的嚴重扭曲。

  十、市場沒能發揮對創新的決定性作用。

  創新非常重要,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無論怎樣估計都不過分。但經濟的創新發展,與前幾十年經濟的要素發展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在經濟的要素發展階段,確實可以通過政府的力量來配置資源要素,如統一建開發區、給盡可能多的優惠政策,或者集中資本投入,因為這些勞動力、土地和資本的資源要素都是顯性的。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2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3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