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首位游泳女冠军沦军阀18房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这些也为她以后的悲剧埋下了祸根,民众时不允许心目中近似于完美无暇的“美人鱼”犯错误的,尤其是伤风败俗的错误和“丢国人脸”的错误,也许这是铸成杨秀琼悲剧般人生的深层次的原因。


  六运状态下滑奥运折戟藏沙

  1935年8月,厦门竞强体育会为筹款赈济灾区在新落成的游泳馆举行比赛,邀请杨秀琼参加。她仍然发挥出色,100米自由泳成绩打破由日本人保持的远东记录,50米自由泳和100米仰泳刷新全国记录。为增加赈款,她签售了自己的玉照,一下子被抢购一空,可见厦门民众对她崇拜之深。


  10月10日至22日,第六届全运会在上海江湾体育场举行。杨氏姐妹在开幕式上担任了旗手。在本次运动会上,杨秀琼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社会给她制造了太大的压力,她的训练时间大为减少。由于频繁外出,她的体力得不到及时恢复,她毕竟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她在50米自由泳决赛中失去了金牌,金牌落入广东队刘桂珍之手。但是她仍然摘取了100米自由泳和100米仰泳金牌,并以1分37秒4的良好成绩,再破远东和全国记录。她仍然占尽了风流,但毕竟遭到了首次失败。这年她刚刚17岁。也许这些太过于辉煌的成功对于一个刚刚懂事的孩子来说来得太早。

  此时,褚民谊正将杨秀琼的生辰八字,交给有名的“算命大师”韦千里,让其预测杨秀琼的命运。韦千里把她对杨秀琼的批语见诸报端,公诸于众,说她“后运欠佳,微若累卵”,舆论哗然,但不幸被他言中。

  1936年8月,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

  中国派出了由93人组成的代表队参加比赛,其中包括全国短跑男女记录保持者刘长春和李森、全国自行车冠军华侨运动员何浩华,以及李惠堂领导的中国足球队。杨秀琼众望所归,被推为唯一的女子游泳选手参加比赛。


  当时国民政府经济拮据参赛经费是由政府要员和张学良、杨森等地方实力派捐赠,加上由李惠堂率领国足转战东南亚进行表演赛获得的门票收入凑足的。

  代表团于8月1日从上海出发,经过17天的海上颠簸到达柏林,达到后不久就投入比赛。杨秀琼体力难以恢复,其他中国体育选手也有类似情况,另外他们没有合适的训练场所也是原因之一。这都是国家贫弱,连代表国家尊严的体育健儿的体面生活都无法保证。

  在女子100和400米自由泳比赛中,杨秀琼拼尽全力,以1分21秒2和6分45秒2的成绩再次刷新了中国记录,可是毕竟与世界强手存在着差距,在预赛中被淘汰。除了撑竿跳高选手符保卢进入决赛外,其他所有参赛选手都在预赛中败北。被看好的男足,在预赛中虽顽强拼搏,力保上半场与足球强队英国队以0︰0结束,但在下半场因体力不支而被英国队突破防线,射入两球败北。男篮在预赛中四战四负败北。


  有一点必须指出,包括杨秀琼在内的所有中国运动员、教练员和领队,都在比赛中拼尽了全力。他们希望为国争光,在体育上让列强尊重中国。可是当时中国积贫积弱,再加上日寇入侵,不时制造事端,肆意挑衅,他们缺少一个安心的训练环境。另外,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当时的竞技水平无法与世界强国相比。

  可是,当时的国人无法容忍,代表团的无所作为。各种各样的讽刺批评,铺天盖地的向代表团袭来。对杨秀琼的讽刺更是苛刻,他们忘却了当杨秀琼在屡次夺冠中,他们是怎样赞美“美人鱼”的了。他们忘记了,1936年的杨秀琼还是一个18岁的少女。漫画家鲁少飞创作了一幅《捧蛋图》,专门讽刺杨秀琼。画中杨秀琼坐在游泳池边,手捧着一只大鸭蛋,面无表情的发着呆。不能不说,这是当时国人的偏狭。他们不懂得爱护这些为国家尊严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健儿们,没有一丝安慰。有的是铺天盖地的“鸭蛋图”的嘲讽。是他们捧起了“美人鱼”,又是他们棒杀了“美人鱼”。

  薄命红颜遍体鳞伤离故国

  杨秀琼在第11届奥运会上铩羽而归,心情十分苦闷。她与1937年与号称“北国第一骑师”的陶伯龄结婚。她与陶伯龄约定,10年之内不要孩子,而专注于游泳事业。此后,她一直处于积极备战之中。原定于1937年10月10日举行的第七届全运会,用新的战绩洗刷屈辱。可是日本侵略者不给她洗刷屈辱的机会。卢沟桥事变的隆隆炮声彻底得摧毁了杨秀琼的梦想。“美人鱼”因为侵略战争的爆发失去了徜徉的海洋。

  杨秀琼夫妇一度辗转于广州、上海、香港等地,生活潦倒。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为振奋民族精神,显示中华民族坚持抗战的不屈决心。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