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雇主家道中落 保姆赚钱养活3孩子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一张特殊的全家福,张崇贞老人(前右一)是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员资料图片


  生命中曾出现过的那些人,即使离开了,也无法轻易忘却,那些人、那些事,在这个季节悄然浮上人们心头。

  今年的清明即将到来,现代快报记者走近扫墓的人们,听他们讲述那些已经逝去的亲人、朋友、恩人的故事。在一座座墓碑背后,熙熙攘攘的扫墓人群中,在你、我、他身上,你可以看到让人感动的恩情、炽热的爱情、浓浓的亲情,以及温馨的友情……


  萍水相逢、半世恩情,她将保姆和母亲合葬

  雨花功德园里,有一座颇为特殊的墓,里面合葬的两人,不是夫妻,亦非亲人,而是一位南京老人和她的保姆。

  丈夫、女儿先后去世

  婆家想把她卖掉

  “是的,里面葬的确实是我的母亲和家里的保姆,但我们从来不这么说,因为她是我们的家人、更是我们的恩人。”尹春丽如今住在纽约,她计划今年4月2日,回南京扫墓。前几日,通过越洋电话,她向现代快报记者证实了这个故事,“没有她,就没有我们全家。”

  1958年,尹春丽出生在南京一个殷实的家庭,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我爸爸是大学老师,妈妈是中学老师。后来我大哥出生后,为了照顾他,家里请了个保姆,我们叫她‘奶奶’。”


  这位“奶奶”就是张崇贞,刚来尹家时,她50岁上下。张崇贞年轻时,丈夫就去世了,唯一的女儿,在出生时也不幸去世。婆家觉得她会带来厄运,想把媳妇卖掉。她听了消息后偷偷出逃,一开始去了上海,1949年来到南京帮佣。恰逢尹春丽的父亲找保姆,她就这样来到了尹家。

  尽管命途坎坷,但在尹春丽看来,奶奶从没消沉过。“她很疼我们,也很严厉,告诉我们,不要在苦难面前卑躬屈膝。”奶奶的教育对尹家的3个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尹春丽甚至觉得,奶奶对他们的影响,超过了父母亲。

  对于尹春丽来说,“父亲”一直是个模糊的名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父亲从南京调去了他河北的原籍,在农村劳动,几十年里只回过家几次。我上大学时他的户口才迁回来。”尹春丽对父亲几乎没有印象。小学时,他曾来学校看过女儿。“当时老师说有个人在传达室等我,我去了一看是个不认识的男人。他给我一个肉包子,我挺害怕,以为是老拐子,当时他眼泪就下来了。”直到回到家和母亲核实,尹春丽才知道他居然就是父亲。


  家道中落

  她坚持留下来扛起这个家

  父亲工作的变动,不仅让几个孩子很难感受到父爱,更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影响。“当时父亲没了工资,母亲的工资也大幅减少,家里几乎没了收入。”尹春丽母亲决定辞退张崇贞。可这位老人却一口回绝。“她说,‘你一个人带不过来孩子,还要照顾老人。我们是一家人,要一起面对困难。’硬是留了下来。”

  从那天起,张崇贞再也没有拿过工资。但她却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和尹春丽的母亲一起担起了这个家。“白天她在家里干活,晚上就跑到大中桥、鼓楼的坡子上,帮人推板车,推一次两分钱。”

  本以为苦日子熬熬就能过去,没想到,情况却是雪上加霜—不久,母亲也被调往了外地。“在我印象里,她大约有三次不在家,最长的一次,有两年。”

  尹春丽说,这个“分裂”了的家,是被张崇贞救回来的。“我们三个孩子在两年里没有父母,没钱,如果不是她,要么饿死,要么冻死。奶奶对我们,恩重如山。”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已经有 8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8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 游客 [乃.十.孝.故] 2015-03-29 10:41
    太感人了。现在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人?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4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