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文汇报负责人:亲历炮打张春桥事件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张春桥是“文革”中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但人民群众却对其恨之入骨。十年间曾三次掀起大规模炮轰,以各种方式与其进行斗争。2011年第9期《炎黄春秋》刊朱锡琪口述、孙路遥整理的文章《我与“四一二”炮打张春桥事件》,以亲历者口述的形式,详述了1968年4月12日,上海第二次炮打张春桥事件的来龙去脉。


  

  张春桥


  我原是上海市建工局属下一个业余学校的教师,共产党员。1960年柯庆施提出文化单位里面要“掺沙子”,我被选进了报刊编辑训练班。训练班结束后,被分配到《文汇报》社。1967年1月初,我、邵传烈、周国荣为负责人的“星火燎原”革命造反总部接管了《文汇报》社。到2月初“上海人民公社”成立时,我被推为“公社”的政宣组长,2月下旬“上海人民公社”改名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我成了市革委会政宣组长,并成了市革委会的核心成员。那时张春桥、姚文元常在兴国宾馆召集市革委会核心成员开会,用张春桥的话就是“开小会”,参加者除了张、姚外,有王少庸、马天水、徐景贤、王洪文、王承龙和我,共八个人,做记录的是朱玉佩,她不参与讨论。这样的小会一般一两个月开一次,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在小会上先讲。


  张春桥与廖政国的矛盾

  1967年初夏的一天,张春桥叫我去了解一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反军管”是怎么一回事,我就叫了一个记者去了解。原来“反军管”是张春桥在一次会议上点的火。既然“反军管”是他点的火,我就不用向他汇报了。后来武汉“七二○”事件发生,几天后,上海出现第二军医大学“红纵”(红色造反纵队)贴出的标语“揪出上海的陈再道”。


  我在两个地方看到过这条标语,一个是北京东路2号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对面的墙上,另一个是外滩市革委会大楼对面。对“红纵”的标语响应的人很少。过了一些日子,王、关、戚倒台了,揪军内一小撮就是反革命,于是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廖政国有意见了,写了个报告给张春桥,要求给电台的造反派和二军大“红纵”办学习班。张春桥就在市革委会核心成员的小会上讲:“廖政国要给他们办学习班,他自己也有错的。”二军大“红纵”的对立面“红旗”(红旗战斗兵团)获悉廖政国的要求没有得到张春桥的批准后十分气愤,一百多人来到康平路静坐整整一个通宵,抗议张春桥,要张当面回答“揪军内一小撮”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其他人敢叫张春桥当面回答吗?当然不敢。为了这件事张春桥气得不得了。

  稍后在康平路小礼堂召开的一次全市群众组织会议上,会议快结束时,张春桥用铅笔敲着桌子,面孔铁青地站起来说:“你不要以为后台硬,我有这个(指着身上军装的领章)呢!你不承认我这个政委(当时张春桥已经是上海警备区的第一政委了),我还有毛主席支持呢!”这件事使我知道张春桥和廖政国是对头,廖政国做什么事情他都不会同意。二军大两个群众组织,廖政国是支持“红旗”的,张春桥支持“红纵”。“红纵”是上海市革委会成立时的发起单位之一。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