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中国的侵略野心必须被压制(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菲律宾一直在抵抗中国在南海的欺凌,包括联合国海事诉讼仲裁申请。目前,中国官方的回应已经无意中确认了其在南海的行为是含有侵略性的。


  

  菲律宾反华


  菲律宾在两年前发起仲裁,起因是中国海岸警卫队和民用船舶驾驶到了黄岩岛,此岛距离菲律宾吕宋岛120英里。当时的中国正在邻近越南的海岸上钻探石油,并试图削减来自越南美国在国际水域的船只。所有这一切措施都是在北京2009年出版的地图上宣称“无可争议的主权”中用U形九段线把几乎整个南海囊括到自己主权领土之后实施的。因此,马尼拉试图利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寻求仲裁。对此,北京的回应是,拒绝参加仲裁,否认其权威,并坚持马尼拉在通过双边谈判来解决纠纷上失信于中国

  中国对此的书面回应在仲裁截止日的12月15日前发表,该文件强调,这并不代表“北京接受或参与本仲裁,但很明显,北京显然想要影响到仲裁结果。北京主张,海洋公约“没有管辖权”,因为这个争端涉及“有关南海岛礁的领土主权并完成相关海域划界,这是超出了“公约”范围的。这不完全正确,因为联合国海洋法并不瓜分殆尽的主权,然而,这不是马尼拉想要的东西。

  马尼拉希望确认其在专属经济区(EEZ)内的一切商业权利,公约定义延长菲律宾海岸200英里,菲律宾对12英里以内的领海有完全的控制主权。中国为了拥有黄岩岛的主权并使菲律宾渔船远离,践踏了马尼拉专属经济区的权利。该公约就是为了审理此类问题才成立的。

  这是不是中国犯得唯一一个错误。中国在立场文件中表示,“应该特别强调,中国一贯尊重航行和飞越的自由,在中国南海所有国家根据国际法享有此项权利。”然而,北京时不时的骚扰邻国的船只和飞机,并在国际水域和空域中大摇大摆的畅行。


  中国持续性的依赖薄弱的历史根据,而忽视学者和外交官提出的基本问题。北京今天的九段线地图由中华民国政府在1948发表。然而官员却没有解释,为什么地图上的指代主权领域的破折号和地理坐标多年来在不断的改变。

  北京同时坚持认为,“中国是最早发现、命名、探索和开拓中国南海诸岛,并持续行使主权权力的国家,”北京的新立场文件中只字未提印度人、马来人和其他在那里航行过的人,也没有解释为什么。中国官员历时三年才认识到,法国曾在1933年占领过南沙群岛,在这一点上,北京不得不借鉴美国外交官当时的地图领域划分。

  自从5年前发布了九段线以来,中国一直没有明确这些基本事项,无论是宣称是否是对海域、土地还是对资源拥有主权。北京试图以模糊性战略加之言辞和军事胁迫来应对南海问题。


  这使得菲律宾的联合国仲裁意义重大却信心不足,北京显然担心国际谴责,不然它也发布一个公约来影响法庭。联合国若批准北京的任意妄为,这必然会鼓励其他如像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站起来反对中国的威胁。



  但中国的侵略将不会被任何联合国法庭予以制止,北京将继续扩大其军事侵略,挤压邻国领土,并将把这些岛屿建设成前所未有的垃圾填埋场。近几年来,中国的雷达、卫星设备、高射炮和码头都在中国人工制造的南海小岛中出现。

  中国的南海军事化威胁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重要航线,中国领过以及美国要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实行压制,菲律宾仲裁案虽然只是一个开始,但值得赞同和扩大。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444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