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海歸科學家遭體制悲劇:科研時間爭奪戰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每個項目都吃不飽,只好多爭取幾個”


  讓一流人才為經費分心,你能期待他出一流的成果嗎?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科學家介紹,如果只申請一個項目,用在評審上的時間是不多的。關鍵是科研人員從一個渠道得到的經費不足以支撐科研任務的完成,必須多渠道申請。


  不少科學家的一項研究同時會申請很多項目,“863”也申請,“973”也申請,支撐計劃也申請,重大專項也申請,這一情況導致科研人員必須就同一項目進行多次答辯,每個項目申請的軟件也不一樣,必須每個都熟悉,必然占用大量科研時間。

  “千人計劃”入選者李強教授(化名)說,在國外,90%的時間可以在實驗室做科研,但回國90%的時間是跑項目。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自己有個50人的實驗室,實驗室水電費每年就要二三十萬元。目前按照國內高校規定,學校不會出這筆錢,反而要對實驗室收費;此外,工作人員的工資由國家支付部分基本不足,也要補充,還有帶研究生的費用、房租等等。所以整天就寫報告,寫答辯項目,一般國家一個項目申請書200頁,與技術有關的大概三四十頁,剩下的都是寫預算,未來幾年去哪兒開會、給助手的費用、設備費用等等。

  李強教授說,現在每天想的事情就是在每個課題申請經費中找空間,還不得不考慮到處申請課題的可能性——“否則明年在哪裡辦公呢?”


  這位教授說,科研經費是科學研究的生命線,沒有經費,再好的想法也沒用,當前科研項目競爭白熱化,教授們即使少去實驗室也得先花時間爭取到足夠的經費支持。

  科研界由此形成了一種特有的“季節歌”:每年3月份大家基本都在忙著申請項目,12月份又都在忙匯報。


  科學家本身的收入保障也很不足。

  中科院微電子所的陳傑教授介紹,自己在日本一所高校做副教授時,年收入80萬人民幣左右,足夠一家人衣食無虞。但回國後他發現,一般國內高校教授年收入大約10萬元,一個人工作,正常的收入很難保證全家人基本舒適、體面的生活。

  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在北京,一些科學家年年買套房,“一些人拼命地搞項目,而一旦在灰色地帶長期行走,利益的誘惑自然讓一些人走向歪門邪道。”

  “國內本來就缺乏一流人才,如果讓僅有的那些一流人才,整天為養活實驗室的工作人員、為養家糊口分心,不能潛心從事科研工作,你能期待他出一流的成果嗎?”陳傑對此充滿疑慮。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大家正在圍觀
    YouTube的2200萬美元和解金將用於
    耶魯華裔大一新生被退學,細節太狗
    大批居民懵了 BC這沃爾瑪永久關閉
    加國遭重擊 這些面臨高達50%關稅
    溫哥華機場這周四有緊急事件?原來
    軍方演講中特朗普再提加國成51州
    深圳年薪百萬夫妻"潤日本"事件 沖
    加國所有省份的經濟將顯著放緩
    熱搜! 董璇"丟棄體面的親戚"戳中
    溫市萬人大游行?公務員罷工猛升級
      同類熱門新聞
    洋妻回國生娃後不想回來 我蒙圈了
      隨時閱讀新聞

    加西網微信

    大溫優惠小紅書

    溫哥華地產中心微信

    Android: 加西網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