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AI时代的迷失:可怕的不是跟不上,而是用旧思维赶路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过去两年,从ChatGPT的兴起到DeepSeek引发的全球震动,人工智能从高深的专业领域变成了全民讨论的热点,AI的跃迁式发展让一个事实变得清晰:我们正处在人与智能边界被重新划定的历史节点。

AI的能力边界在快速扩张,许多我们原本以为"只有人类能做"的工作,AI都开始涉足。这种变化带来了集体性的焦虑和迷茫:在人与智能的边界被重新定义的今天,什么能力是AI不可替代的?我们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我看来,真正值得我们焦虑思考的,不是AI会变得多强大,是否会挤压、替代和威胁人类生存,而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否已经为这个时代做好了准备,这才是关系到每个人在这个时代下生存状态的核心问题。

01 我们对AI的认知,取决于看待它的思维方式




当我们谈到AI,总会不自觉地陷入一个误区:以为拥有的技术会决定未来。这种误解非常普遍,也非常危险。因为从整个人类文明史来看,技术从来都不是最关键的变量,真正决定时代走向的,是背后的"思维方式"。

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的科技水平其实远落后于中国伊斯兰文明:中国有火药、造纸术、指南针;阿拉伯世界拥有世界最高的数学与天文学水平,但为什么现代科学在欧洲诞生?其实不只是因为技术,更多的是因为逻辑传统、哲学传统、实证主义、怀疑精神、法治、自由讨论的学术环境、市民阶层的兴起。换句话说:欧洲的思维方式现代化了,所以它具备了吸纳所有技术的能力。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清朝的中国。乾隆年间,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冶金技术都领先世界,但为什么仍然在近代被击败?因为当时的思维仍然是当朝的皇权逻辑、教育仍然是科举模式、世界观仍然是天朝体系、知识结构是封闭的、信息处理方式是静态的。技术再强,也无法改变一个文明的认知路径。技术是外在力量,思维才是内在决定因素;内在不变,外在越强反而越危险。

现代中国的快速崛起也印证了这一点。改革开放后,我们重新建立了市场机制、科学教育、工程体系、逻辑与实证的训练、与世界接轨的知识结构——这才是真正推动经济发展的底层动力,而不是某一项具体技术。思维方式改变后,技术自然会自己找到位置。

我们再谈谈“现代思维”本身。事实上,我们今天之所以会对 AI 等有如此多的恐慌、崇拜、误解,本质原因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当下我们的部分文化或者说认知能力,至今尚未完成“现代化思维”的转换。

对于当下的AI热潮,之所以它被过度炒作、被神化、被“上纲上线”,就是因为当一种新名词或者新浪潮出现,很多人没有相应的思维工具去面对它,就会自然陷入恐慌,把它当成一种新的“信仰式崇拜”。而这种崇拜,往往只是对未知的放大,不是对本质的理解。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Prev Page1234...8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64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