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加州: 為孩子"爬藤" 中國父母舉家遷往硅谷學校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18 年,高女士和丈夫決定帶著兩個上中學的兒子從上海移民到帕洛阿爾托,他們希望此舉能增加兒子們考上好大學的機會。


盡管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多,但其授予學士學位的大學數量卻不到美國的一半。

“純粹從數學角度來看,美國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遠比中國學生多,”高先生用普通話說。“我的目標是讓我的孩子考上名校。”


高先生是過去十年間從中國移民到灣區的眾多中國父母之一,他們主要是為了子女的教育。從2010年代開始,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推動了日益全球化的中產階級和中上階層的抱負。

許多人的夢想是“攀登常春藤”,或者說“爬藤”,這是一個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流行的普通話短語,指的是美國常春藤盟校教育帶來的向上流動。

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這些都是每個家庭都關注的焦點,”上海最大的美國私立高中教育咨詢公司之一——尚南希之友的管理合伙人蘇妮妮說道,“對於把教育視為投資的東亞家庭來說,大學的品牌效應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雖然中國最富有的家庭歷來都有將子女送往美國私立學校就讀的傳統,但許多像高家一樣負擔不起私立學校費用的家庭,則選擇移民美國一流的公立學區,包括硅谷。

盡管帕洛阿爾托聯合學區是全國學術競爭最激烈的學區之一,但對於許多中國移民家庭來說,它代表著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可以替代壓力更大的中國國家教育體系,該體系以高考這種要麼成功要麼失敗的大學入學考試為核心。

每年參加該考試的1000萬學生中,只有約5%的人被中國頂尖的100所大學之一錄取——這一錄取率堪比美國的常春藤盟校。



周三,帕洛阿爾托高中學生徐美玲(Melody Xu)在結束當天最後一節課後,與母親周多麗絲(Doris Zhou)打招呼。徐美玲和周多麗絲是帕洛阿爾托眾多華人移民家庭中的一員,他們搬到這裡主要是為了子女的教育

根據州政府的數據,過去十年間,帕洛阿爾托聯合學區以普通話為母語的學生人數和比例穩步增長,從 2015 年的 10% 增長到 2024 年創紀錄的 14%,而全縣的這一比例約為 6%。

硅谷附近城市的學區,包括弗裡蒙特聯合高中和庫比蒂諾,也居住著大量講普通話的人口。

帕洛阿爾托學區總監唐·奧斯汀表示,該學區是一個“目的地學區”,長期以來“受到科技產業和斯坦福大學的影響”。

然而,自2020年以來,中國學生在美國大學的入學人數有所下降。致力於美中關系的經濟發展非營利組織GlobalSF的執行董事達琳·邱-布萊恩特表示,在川普第二任期的反移民政策和不斷升級的美中緊張局勢的背景下,今年的招生工作更加艱難。

美國並不歡迎中國人,”邱-布萊恩特說。“這就像,我們是不是都要被逮捕、被關起來?”

在唐納德·川普總統上任之前,帕洛阿爾托對向往西方的中國家庭具有吸引力。

在硅谷中心地帶,帕洛阿爾托的兩所高中常年位列加州公立高中前十名。帕洛阿爾托高中(簡稱“帕洛阿爾托高中”)每年約有十幾名畢業生進入斯坦福大學,斯坦福大學就位於帕洛阿爾托高中的街對面。它的競爭對手岡恩高中去年則有近二十名畢業生進入斯坦福大學。

高女士搬家前,向一位兩年前移民到灣區的朋友征求意見。朋友說:“如果你的經濟狀況允許,我建議你住在帕洛阿爾托。”

為了做好准備,高女士和她的丈夫在搬家兩年前就把兒子們從公立學校轉到了上海的一所國際學校,以便他們能夠提高英語水平。



和許多為了子女教育而移居美國中國家庭一樣,高先生通過EB-5 投資移民簽證計劃移民美國。該計劃要求外國人投資 50 萬至 180 萬美元(通常用於 房地產開發),為美國人創造至少 10 個就業崗位,以換取綠卡



帕洛阿爾托高中的學生徐美玲(Melody Xu)多年來一直專注於 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後來轉而學習人文科學,她經常在學校附近的一家咖啡學習

“我們的目標是教育,所以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夠獲得合法身份,我們就很滿意了,”高說。

巴魯克學院傳播學系助理教授陳宇晨(音譯)對EB-5投資移民項目進行了研究,發現許多投資者是陪同子女赴美留學的母親。她們自稱“陪留學媽媽”,這是一個普通話詞匯。孩子的父親通常會留在國內工作。

陳女士說:“母愛和關愛之情在母親們決定來這裡投資 EB-5 項目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周多麗(Doris Zhou)在2019年帶著女兒徐美玲(Melody Xu)和丈夫從上海搬到美國之前,從未到過美國



2019 年和父母(母親 Doris Zhou)一起移居美國的 Melody Xu 說,她一直惦記著父母:“他們移居到了另一個國家。如果我失敗了,這一切豈不是白費了?”


周女士是重慶人,搬家時會說一些英語,她的丈夫也會說一些基礎英語。她放棄了父母和在一家瑞典跨國公司的高薪工作,搬到了舊金山灣區,現在在斯坦福大學從事行政工作。

這家人一直認為,對梅洛迪來說,西式教育比傳統的中國公立教育更好。

周用普通話說:“它鼓勵你提出問題、挑戰權威、自由表達自己。中國的社會等級制度更加森嚴,很多機會不會為你敞開,它更依賴人脈關系。”

周女士一家是通過親屬移民申請綠卡移民的。她的姐夫是美國公民。為了讓梅洛迪打好英語基礎,他們在她10歲搬家前,就把她送到上海的一所雙語私立學校讀一年級。

梅洛迪來到帕洛阿爾托的簡·L·斯坦福中學時,她說她很驚訝這裡竟然沒有家庭作業。在上海,有些二年級學生甚至要學習到晚上十點。

中國,她總是為成績感到壓力。但不久之後,她來到美國後開始經歷另一種焦慮。她說,社交媒體上充斥著關於進入頂尖大學的要求——SAT分數、GPA以及“瘋狂的課外活動”,比如“發表過研究成果” 。

徐現在是帕洛阿爾托高中的一名高二學生,她說自己專注於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她的父母安慰她說,即使她沒能考上什麼“頂尖大學”,也沒關系。在多年追求理工科(STEM)之後,她轉而投身人文領域,並在學校的學生廣播網擔任執行制片人。



不過,她仍然覺得,“我的父母為我做了很多。他們移居國外。如果我失敗了,這一切豈不是都白費了嗎?”

帕洛阿爾托的許多“學習型媽媽”在搬家後都會繼續接受自己的教育


莉莉·邱是WizChinese的會長,WizChinese是一個於2014年在帕洛阿爾托成立的華人父母互助組織。她說,他們為移民父母組織研討會,並就從大學申請到讓孩子參加AP課程等方方面面提供建議。



在庫比蒂諾公共圖書館的普通話雙語故事時間裡,艾薇·林和她的兒子科林正在制作感恩節手工藝品。

該組織財務主管徐安表示,許多人經歷了文化沖擊,尤其是美國大學錄取制度的“黑箱”性質,這意味著錄取是基於多種標准,這與中國相對直接的入學考試截然不同。

或許最切實的挑戰是語言障礙。

溫迪·史的兒子上一年級時,在帕洛阿爾托小學操場上撞到了頭,縫了十多針。史女士2014年才搬到帕洛阿爾托,當時她是一名“備考媽媽”,不會說英語。“我當時嚇壞了,”史女士用普通話說。

施女士說,如果換作一位講英語的家長,她可能會嚴厲斥責學校,說她的兒子是在學校的監管下受傷的。如果她身在中國,她肯定會這麼做。但她沒有,而是自掏腰包支付了縫針的費用,之後再也沒有提起過這件事。

帕洛阿爾托學區董事會成員羅文娜·邱(Rowena Chiu)是香港移民的後代,她說她認為講普通話的移民父母往往不參加學區董事會會議,因為存在語言障礙和不鼓勵自我倡導的規范。

邱說:“帕洛阿爾托的中產階級亞裔家庭面臨的困境在於,他們被認為享有特權。但即使是享有特權的家庭,也可能因為英語不是他們的母語而遭受不平等待遇。”



在庫比蒂諾公共圖書館的普通話雙語故事時間裡,Peggy Liu(中)和兒子 Lennon Yu 一起玩耍。

其他困難則更為深層次。

高女士感覺自己2018年搬到帕洛阿爾托後經歷了一次“重生”。她離開了年邁的父母和化工行業的高薪工作,成為了一名全職媽媽。她在美國的唯一一份工作是在布魯明戴爾百貨公司做銷售助理。她說,她的中國文憑在這裡沒什麼用。

上海,她有能力雇傭兩個保姆做飯打掃。而在帕洛阿爾托,她卻發現自己要同時扮演母親、司機和廚師的角色,照顧兩個兒子。

“我們來到這裡,就成了無名小卒,”她說。“在上海,我們是社會上的重要人物,可以利用各種資源來幫助孩子。”



通常是她的兒子們在教她。起初,她曾逼著大兒子重考SAT,想爭取更高的分數。但他解釋說,和高考不同, SAT分數並非大學錄取的唯一標准。於是她就不再追問了。她說,她現在更像一個“美國家長”,不再把大學的聲望視為最終目標。

“我發自內心地認為,我的孩子們已經超越了我,”她說。

她20歲的大兒子目前在聖克拉拉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18歲的小兒子則在威斯康星大學學習計算機工程。在學校裡,他們一起組建了一支爵士樂隊,培養了對音樂的熱愛。她認為,這些都是他們在中國無法體驗到的。由於疫情,高女士沒能陪伴父親走完人生最後一年,但她說:“我不後悔,因為我能見到我的孩子們。”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86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