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買房賣房: 重慶男子6年前花116萬買房,如今55萬賣掉,還借了26萬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直到現在,潘明(化名)仍記得房屋產權過戶當天的場景。7月9日,他請假去當地房地產交易所排號,13點開始辦理,在與買方簽署完一系列文件後,他遞交了房本、戶型圖,正式告別四年前購買的房產。那一刻他感到,“少了一樣包袱。”


潘明賣出的房子位於重慶沙坪壩區,2021年8月購入,在賣出前,還有72萬元的房貸尾款未結清,房屋最終以69.8萬元的價格出售。這意味著,他需要貼2萬元才能還清尾款。

胡俊熙(化名)也在今年4月賣掉了位於安徽合肥的三室一廳,買入總價115.8萬元的房子最終以55.3萬元的價格賣出。胡俊熙向親戚朋友借了26萬元才結清房貸尾款,至今仍在還債。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個別購房者出於對房價上漲的預期及同輩壓力,貸款在房價高點入市。今年以來,因工作變動、還貸壓力過大選擇賣房,以緩解短期資金壓力。

分析人士指出,購房者前期過度杠杆加劇了購房帶來的財務風險,工作變動、收入下降等突發情況則讓資金鏈進一步承壓,最終使其“貼錢賣房”。為避免陷入“貼錢賣房”的困境,購房者應規避流動性較差的房產,建立系統性風險防控意識,確保月供不超過家庭收入的合理比例,並將房產作為居住屬性而非投機工具進行理性規劃。



貼錢賣房

2021年8月14日,潘明購入了重慶沙坪壩區的一處期房,面積近70平方米的兩室兩廳,總價113萬元。


這處房產是他綜合考量後的選擇,“房子的位置距離當時上班的地方很近,樓層低,又是周邊唯一洋房,開發商也承諾對面的廣場會建起來,周圍的殯儀館也會遷移,價格也能接受。”彼時的潘明剛畢業一年,周圍的同學陸續開始買房、結婚,進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為了買房,潘明拿出了積蓄,又向父母借了25萬元,湊夠了36萬元首付。剩下的77萬元,他選擇了貸款,利率為5.85%,月供平均3500元。

轉折發生在兩年後的交房期。2023年順利交房,潘明既“激動”又“憂慮”,激動的是他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套房子,憂慮的則是房貸和便利性。在買房一年後,從事建築設計行業的潘明就面臨轉行壓力,“當時隱隱感覺建築行業處於下行期,還款也變得困難。”


交房時,潘明已更換工作地,買的房子距離單位較遠,已無自身居住需求,周邊配套設施未如期建成,周圍的殯儀館也沒有搬遷。2024年6月,他聯系中介平台,上架了房源信息正式出售房產,掛牌價格為96萬元。但此後,房源一直無人問津,掛牌價持續降低,直至突破潘明預期價格“底線”78萬元。

“中途有個賣家開出72萬元的價格,剛好能抵消掉貸款,我猶豫了半天還是沒有賣。”潘明說。

房子最終在2025年7月以69.8萬元的價格成交。經歷了簽約、解押、過戶等流程,7月9日,賣房款交接完成,他又補了2萬元結清貸款尾款。

和潘明經歷相似,胡俊熙在2019年12月購入了安徽合肥肥西縣的一處107平方米的房產,總價為115.8萬元。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27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