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特朗普: AI大動作,"特朗普啟動曼哈頓計劃2.0"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人工智能領域,特朗普(专题)政府想復刻“曼哈頓計劃”?


當地時間11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正式啟動名為“創世計劃”的人工智能(AI)發展項目,旨在整合美國聯邦政府、科技企業、高校及國家實驗室的資源,構建統一的AI數字平台,集中分析科學、工程、能源、國家安全及醫療健康等領域的海量數據,以加速科研突破,將科研周期從“數年縮短至數天甚至數小時”。

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主任邁克爾·克拉齊奧斯直言,這是“自阿波羅計劃以來聯邦科學資源的最大規模集結”。還有評論稱,美政府將該計劃定位為美國科學研究方式的代際飛躍,堪比二戰期間研發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


對企業來說,這項計劃預示美國AI基礎設施將向“聯邦化、自動化、閉環化”轉型。但爭議焦點在於:項目尚未公開資金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等規則,也未提及開源AI的發展問題,還引發了外界對“補貼大型科技企業”的質疑。

美聯社(AP)指出,特朗普一直希望推動人工智能成為美國經濟未來引擎,“創世計劃”便是這一需求的產物,他要求美國能源部及國家實驗室搭建數字平台,將全美科學數據集中整合至單一數據庫。

行政令中寫道,“創世計劃”將整合美國的研發資源,匯聚美國頂尖科學家(包括國家實驗室科研人員)、具有開拓精神的美國企業、世界知名高校,以及現有研究基礎設施、數據存儲庫、生產工廠和國家安全機構的力量,大幅加速人工智能的研發與應用。

該計劃旨在“變革科研開展方式”並“加速科學發現速度”,優先領域涵蓋生物技術、關鍵材料、核裂變與聚變、量子信息科學及半導體。

美國能源部自身發布的聲明,將其稱為“有史以來最復雜、最強大的科學儀器”,將美國最先進的設施、數據和計算能力,整合為“使研發效率翻倍的發現引擎”。

命令還設置了強制推進的時間節點,闡明了能源部需在60天、90天、120天、240天和270天內完成的強制性任務,包括:梳理所有聯邦及合作方計算資源、編目數據集與模型資產、評估國家實驗室的機器人實驗室基礎設施,以及在9個月內針對至少一項科學挑戰展示初步運行能力。

根據能源部“創世計劃”官網的信息,該倡議啟動時已聯合私營部門、非營利組織、學術機構及公用事業機構組成廣泛聯盟。合作方覆蓋多個領域,從先進材料、航空航天到雲計算,包括雅寶、應用材料、柯林斯航空、通用電氣航空、美光、PMT關鍵金屬等。

合作方還包括美國多家最具影響力的AI及計算企業:OpenAI for Government、Anthropic、Scale AI、谷歌、微軟、英偉達、亞馬遜雲、IBM及戴爾科技等。

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克拉齊奧斯直言,這是“自阿波羅計劃以來聯邦科學資源的最大規模集結”。

他表示,通過融合龐大的聯邦數據集、先進的超級計算能力和世界領先的科研設施,“創世計劃”將利用AI自動化實驗設計、加速模擬,並為從蛋白質折疊到聚變等離子體動力學等領域生成預測模型。

“這將把科學發現的周期,從數年縮短到幾天甚至幾小時,使科學家能更大膽地驗證假設,找到目前無法企及的突破。”

分析人士注意到,特朗普正越來越依賴科技行業和AI發展來推動美國經濟,這一點在他上周接待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時尤為突出。沙特已承諾投資1萬億美元轉型成為AI數據中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特朗普政府大力推進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動因,是希望在美國與他國貿易緊張局勢持續的背景下,在人工智能競賽中保持領先優勢。

報道尤其提到中國。今年1月,中國科技初創公司深度求索推出的R1模型引發美國市場震動,許多人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可能已超出此前預期。

美國能源部長賴特24日對記者表示,“創世計劃”的核心目標,是將科技與商業領域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的成果,轉化應用於醫療、能源、制造等領域的科學研究。


賴特稱,“私營部門已經大規模地投入人工智能,但側重點略有不同,他們關注的是語言、商業和消費者服務。而我們現在所做的,只是將這些努力轉向科學發現和工程進步方向。”

“創世計劃”,真能成為“曼哈頓計劃2.0”嗎?其實不盡然。

當年“曼哈頓計劃”目標明確而緊迫——研制原子彈以贏得二戰。它幾乎無限制地調動了聯邦資金、軍方資源、頂尖科學家和國家實驗室,而且對公眾保密。但如今的“創世計劃”甫一公布便大加宣傳,引發諸多爭議和質疑,而聯邦政府既缺乏戰時緊迫性,也缺乏全方面動員的能力。



對於“創世計劃”,首當其沖的便是電力難題。

Anthropic就曾指出,到2028年,美國的AI行業將需要至少50吉瓦的電力容量,但美國在能源基礎設施方面與中國的差距“令人擔憂”,“美國無法在2028年之前滿足AI訓練或推理的能源需求”。


美國權威科技媒體VentureBeat則認為,目前,一個事實無可否認:政府推出了一項堪比“曼哈頓計劃”的使命,但卻未明確其成本、資金流向,或確切的接入資格。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援引白宮官員的話,暗示“創世計劃”未來可能需要國會提供更多支持。

這名官員表示,能源部已經運營著“世界上最好的超級計算設施之一”,聯邦政府將利用所有可用資源,並在國會協助下“為計劃的順利推進增加投資”。

還有人擔心,這份計劃不過是給大型科技企業的“變相饋贈”。

從表面上看,“創世計劃”堪稱一項雄心勃勃的嘗試,旨在利用AI和高性能計算加速從聚變研究、材料發現到兒童癌症治療等各類科研進程。

然而,這項計劃推出的時機恰逢前沿AI實驗室面臨巨大的計算成本壓力。有報道稱,OpenAI的運營支出已超過營收;投資者也在公開爭論,若缺乏外部支持,前沿AI當前的商業模式是否可持續。

觀點認為,在這種環境下,一個由聯邦資助、整合全國最強大超級計算機和數據的閉環AI發現平台,不可避免地會引發多重解讀。它可能成為真正的公共科學引擎,也可能成為推動當今AI軍備競賽企業的關鍵基礎設施。

就在美國能源部公開宣傳“創世計劃”不久後,美國一家小型AI實驗室發出靈魂拷問:“這難道只是給大型實驗室的補貼?”

這句話已成為AI界日益增長的擔憂的縮影:面對飆升的計算和數據成本,美國政府可能為大型AI企業提供某種公共補貼。

能源部設定的嚴格截止日期,以及命令中要求構建國家級AI計算與實驗體系的條款,進一步放大了這些疑問:政府正在構建的系統,與私營實驗室耗費數十億美元為自身打造的系統極為相似。

美國《財富》雜志網站刊文說,政府專門針對這些公司進行監管,接著又放松監管,為它們重組國家能源基礎設施,並花費數十億納稅人的錢用於龐大基礎設施項目,此外還將國家持有的數據作為企業人工智能開發的生產要素,“我們的政府已經把我們和人工智能賣給了大型科技公司”。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9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