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特朗普: 中日爭端川普沉默 美何時才反應?分析習通話用意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總統川普(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专题)(右)10月30日在南韓釜山會晤。(資料照/美聯社)

日相高市早苗本月上旬「台灣(专题)有事」相關發言令北京不滿,引發中日外交緊張並波及商業活動。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4日通話,習近平明確提及台灣問題。美媒分析,川普與習近平通話後不久即與高市熱線,對外卻遲未就中日緊張問題表態,台、日在這波區域緊繃之中增添不安因素。日媒分析,習川這次通話,中方意在拉攏華府,達到同時對台、日施壓的效果。


習近平在與川普的通話過程提及,「台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重要組成部分」、「中美曾並肩抗擊法西斯和軍國主義,當前更應該共同維護好二戰勝利成果」。日本(专题)時事通訊社周二(25日)報導,習近平此舉旨在藉由拉攏川普政府,一來讓日本面臨的外交壓力增加,同時也向獲得美方撐腰的台灣施壓。

此前川、習互動專注於貿易歧見紛爭,兩方立場迥異的台灣問題一直不是主要議題。中方這次刻意提及敏感的台灣問題,似是預期中美貿易摩擦在10月底南韓釜山川習會後已達成「休戰」的狀態下,更容易促使川普對於北京發表和解性質的談話。中共官媒《環球時報》網路版盛贊通話成果豐碩,雙方領導人經由坦誠溝通,明確了解台灣問題的重要,中方「絕不允許外部勢力幹涉」台灣

北京正針對東京發動批評攻勢,媒體聲稱「日本國內要求高市辭職的聲浪日益增加」。然而日本政府未露出任何收回涉台言論的跡象,最新民調顯示高市內閣支持率高達72%。中方似乎避免針對日方采取限制稀土出口的報復手段以防國際社會強烈反彈,而是逐步增加外交壓力迫東京讓步。




日相高市早苗10月28日與美國總統川普一同造訪神奈川縣橫須賀美軍基地航母「喬治華盛頓號」(USS George Washington)。(資料照/美聯社)

中日這場爭端顯然還未出現降溫的跡象,川普也只字未提。美國CNBC周二報導,川普與習近平結束通話後在社群平台的發文完全沒有提到台灣,僅稱雙方討論了烏克蘭戰爭、芬太尼問題、大豆議題,她預計明年4月造訪北京習近平2026年回訪美國。全球政治風險諮詢業者歐亞集團分析師波林(David Boling)與Jeremy Chan認為,北京其實也明白高市無法收回言論,高市的「罪過」在於直言不諱,為此惹來北京開罰,「只要高市繼續擔任首相,中日關系難有太大改善」。


熟悉中國情市的顧問公司Sinology創辦人羅福萬(Andy Rothman)指出,中方透過聲明公開強調台灣問題,這代表習近平希望川普利用華府對高市的影響力,勸她在兩岸問題措辭放軟。另一家顧問業者Greenvale中國業務總監Alice Han則說,習近平台灣問題為個人政治遺產「優先事項」,川普政府比前朝更加不願在台灣問題做出重大犧牲,而是更加關注華府與北京的貿易關系。



喬治城大學資深研究員韋德寧(Dennis Wilder)直言:「川普對中日爭端保持沉默,台北、東京想必都很不安。」除了外交,北京的相關行動已擴及旅游海鮮進口,還敦促在日僑民保持警覺注意安全。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系學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安全學者唐安竹(Drew Thompson)說:「倘若北京讓局勢升級並開始訴諸武力脅迫,華府才會出現更強烈的反應。」

但即使北京持續增加對日本施加的壓力,歐亞集團分析師認為,中日均有充分理由防止爭端變成武裝沖突,「雙方都希望避免軍事沖突,中日擦槍走火機率很低」,但雙邊關系短期內可能不會改善,例如中方往年以經濟威逼南韓、澳洲,好幾年才得以化解。唐安竹認為,北京明言「沒有妥協餘地」,危機恐怕還得持續好一段時間。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0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