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200多万买别墅,大骗子郭某:叫我教授!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当前人才引进流程中,高校实际看的是什么?“量化指标”是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给出的答案,具体包括期刊论文、专家头衔、教材专着等,而许多指标成果都可以通过自费购买获得。


这种情况在海外市场更甚。“许多‘水刊’背后的操作者都是华人,目标客户就是国内学者,只要出钱就能发,本质上是利用了国内外的信息不对称性。”樊秀娣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种情况很多,郭某是一个典型。

孟鹂介绍,实际工作中,高层次人才的履历反而是审核疏漏的“重灾区”。“学生评奖学金,由于竞争激烈,一发现对方材料有问题就会举报,普通教职评职称也是如此,但高层次人才往往缺乏监管。”她分析,面向高层次人才的履历审核疏漏现象,存在“不会审”和“不想审”两种情况。“不会审”即学术材料需要同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审核,而当前越来越多高校将审核权限大幅交给人事处。


相比之下,“不想审”的情况更为普遍。孟鹂表示,许多高校引进“大牛”的初衷并非希望其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而是在“双一流”评选等环节,需要这样的“明星人物”坐镇,为学校“撑牌子”。这种情况下,学校自然不会过分在意“大牛”的实际学术水平。同时,迫于“大牛”的权威压力,周围能看出端倪的师生也多不敢发声。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李侠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这能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科研界急功近利的心态。“科学是一个缓慢进步的过程。郭某把自己包装得天花乱坠,学校就相信了,也反映出学校想让自己快速拥有社会影响力。”

数名镇江当地知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近几年,江苏科技大学处在冲击“双一流”的关键时期。2021年1月《镇江日报》发布的《中共镇江市委关于制定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支持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2021年3月印发的《江苏科技大学党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材料科学与工程被列为学校的“高峰高原学科”,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其他高峰学科之中,要力争一个进入全国学科评估的第一梯队。


樊秀娣认为,高校此举与当前高校评价体系的大环境有关。整体环境呈现“唯量化指标论”的氛围下,一些地方高校也出现了重金引进“大牛”的情况。“一直提倡的‘分类评价’‘分类发展’还没有落到实处,目前还是‘分层发展’。”

未来高校的人才评审机制应如何优化?樊秀娣认为,高校办学应真正关注教学质量和长期效益,以带动教学、科研为目标导向引才。同时,在评审环节中增加专业人员意见的权重占比,对人才履历、学术成果进行严格把关。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36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