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點燃「人造太陽」!陸BEST裝置啟動國際科學計劃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25年10月1日拍攝的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建設現場。(新華社)

據新華社報導,開展燃燒等離子體物理研究、實現產出能量大於消耗能量、演示聚變能發電……今天(11月24日)上午,在位於安徽合肥未來大科學城的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主機大廳,中國科學院「燃燒等離子體」國際科學計劃正式啓動並面向國際聚變界首次發布BEST研究計劃,聚力點燃「人造太陽」。


核聚變能,模擬太陽的聚變反應釋放能量,被譽為人類的「終極能源」。數十年來,科學家們通過磁約束等技術路線,在實驗裝置上探索聚變反應所需的高參數、長脈沖等嚴苛條件。「我們將要進入燃燒等離子體的新階段。」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宋雲濤介紹,這是聚變工程研究的關鍵,這意味著核聚變像「火焰」一樣,由反應本身產生的熱量來維持,是未來持續發電的基礎。


近年來,大陸核聚變研究加速,多次打破世界紀錄。BEST裝置作為大陸下一代「人造太陽」,承擔「燃燒」使命。根據研究計劃,2027年底該裝置建成後,將進行氘氚燃燒等離子體實驗研究,驗證其長脈沖穩態運行能力,力求聚變功率達到20兆瓦至200兆瓦,實現產出能量大於消耗能量,演示聚變能發電。


「這是『無人區』的探索,將面臨許多工程與物理挑戰。」宋雲濤說,如?阿爾法粒子對維持聚變反應所需的超高溫條件至關重要,但對其輸運規律等研究有待深入。「牽頭啓動國際科學計劃,既能依托我國超導托卡馬克大科學團隊的建制化優勢,也有助於凝聚全球科學家的智慧與力量,協同突破聚變燃燒前沿物理難題。」

根據國際科學計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將面向全球開放包括BEST在內的多個核聚變大科學裝置平台,設立開放科研基金、資助高頻次專家互訪交流。來自法國英國德國等十餘個國家的聚變科學家共同簽署《合肥聚變宣言》,該宣言倡導開放共享與合作共贏精神,鼓勵各國的科研人員到中國開展聚變合作研究。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