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男子查出肠癌后悔大哭 原来上厕所早已提醒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小李今年35岁,上有老下有小,为了养家,除了本职工作外,他每天晚上还会兼职跑一下滴滴,有时候忙起来,一天都顾不上吃饭也是常有的事,也因此他的肠胃一直不太好,也是老毛病了,所以也没怎么系统检查治疗过,直到年初开始,他肚子疼的情况越来越频繁,每次上完厕所还能看到血丝,才想起去医院检查。


结果一查就是直肠癌,还是晚期,自从治疗开始,化疗就做了几十次,每天痛不欲生,家底也日渐掏空,父母为了筹钱把老家亲戚都借了一遍。

即便如此,癌症似乎并不想放弃这个苦命人,最近一次复查时,医生说癌症还是转移了,也不适合手术。


深深的绝望包裹着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才35岁,为什么会出现肠癌?

一、肠癌确诊多为晚期,4种异常易被忽视

肠癌在中国并不算罕见,就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发布的肠癌统计情况来看,每年新发病例就接近了56万例,死亡病例数更是达到29万例。

虽然肠癌也属于恶性肿瘤,但只要早期干预的早,治愈率也比较高,甚至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但可惜的是,大部分患者在确诊的时候已经处于中晚期。

值得注意的是,肠癌发生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从10年前至今,30岁以下的患者确诊率从2上升到7%,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仅17岁。

所以别仗着还年轻,就以为自己不会患癌,实际上肠癌90%是散发性的,和个人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特别是经常久坐,抽烟喝酒、饮食不健康的人,这些长期的危害累积,很容易就把肠癌“拖”了出来。

所以早发现就很重要了,尤其是以下4个排便习惯,一定要重视:

1、排便不尽

肠道早期出现肿瘤时,肠黏膜因为异物敏感,可能会误判是屎,频繁发出便便信号,如果经常排便不尽,排后还想排,要警惕可能是早期肠癌信号。

2、便便变细

大便正常形状为粗细适中的圆柱形,如果观察到大便形状呈细长状,或者有槽沟样、扁条状,也可能是肿瘤挤压下的大便形状异常。

3、便血


虽然痔疮等疾病也可能引起便血,但肠癌引发的便血,往往颜色更鲜红或深红,而且混合在大便中,不是附着大便表面,并混合有一定粘液感,这种情况也要警惕。

4、排便习惯改变

正常每天排便频率应该稳定,一天一次,也可能一天2-3次,如果突然无缘由的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比如排便频率,或者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并持续3周以上,要注意可能的肠癌风险。

二、肠息肉什么情况下会癌变?

如果了解肠癌的演变史,肠息肉你一定不陌生,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好好的肠道会长息肉?


专家介绍,肠息肉其实是肠黏膜上的异常小凸起组织,临床上8-9成的直肠癌患者早期都出现过肠息肉,而肠息肉就是肠道粘膜在炎症持续刺激下受损后的产物,多数情况下,肠息肉都是良性病变,但如果受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叠加下,息肉细胞突变的风险也会变高。

尤其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不健康饮食习惯,往往是息肉癌变重要诱因,以下3种高危食品,再爱也要少吃:

• 高脂食物

脂肪摄入过多会影响体内胆固醇水平,同时增加肥胖风险,而且高脂食物也是引发肠道炎症的重要诱因,很多息肉的出现都伴随高脂饮食习惯。

• 加工肉类

这些肉往往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亚硝酸胺,长期摄入也会增加肠道息肉风险。

• 高糖食物

糖摄入过高也会干扰肠道菌群健康,尤其是长期高糖饮食,会刺激肠道炎症风险,严重也可能诱发息肉的出现。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