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白發也許是身體避免致命癌症的代價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白發,或許不只是歲月的痕跡。日本研究者的一項新發現表明,頭發的變白,可能正是身體在悄悄保護自己免受癌症的侵襲。


在一系列小鼠實驗中,科學家發現,當毛囊內的色素幹細胞面臨可能導致腫瘤的DNA損傷時,它們選擇“自我犧牲”——放棄生成色素,主動退出細胞循環。於是,毛發失去顏色,變成了灰白。而這種看似衰老的變化,其實是一種深層的防御機制。

我們的細胞每天都在遭受“基因毒性打擊”:陽光、污染、輻射、甚至身體內部代謝都會對DNA造成傷害。皮膚細胞首當其沖,它們是人體抵御外界世界的前哨。DNA受損既會加速衰老,也可能引發癌症,但科學家對其中的信號通路和分子細節仍所知有限。


這項研究聚焦於黑色素瘤——一種源自黑色素細胞的皮膚癌。這些黑色素細胞由位於毛囊中的黑色素幹細胞(McSCs)不斷生成,後者負責維持頭發與皮膚的色澤。

科學家利用小鼠模型,對毛囊組織中的基因表達進行了系統分析,追蹤在不同DNA損傷下McSCs的命運。

當出現一種叫“雙鏈斷裂”的嚴重DNA損傷時,McSCs啟動了一種不可逆的反應——它們迅速分化、退出幹細胞狀態並最終消失,導致毛發變灰。

研究者稱這種過程為“衰老伴隨分化”(seno-differentiation),它依賴p53–p21信號通路的激活,這一機制控制著細胞的生命周期。

然而,當小鼠皮膚暴露於紫外線B(UVB)或強致癌物DMBA時,情況完全不同。即使DNA受損,McSCs並未選擇分化或消亡,而是“裝作沒事”,繼續復制自己。


在這些實驗中,研究者發現一個關鍵信號分子——幹細胞因子(SCF)在其中扮演了雙重角色。它幫助黑色素幹細胞遷移到皮膚正確的位置,但同時也抑制了seno-differentiation。

換句話說,SCF讓這些受損的幹細胞活得更久,卻也增加了它們轉變為腫瘤細胞的風險。

東京大學的生物學家Emi Nishimura解釋道:“我們發現,同一類幹細胞可能在不同壓力下走向完全相反的命運——衰竭或擴增。白發與黑色素瘤,其實是同一壓力反應的兩條分岔路。”


這並不意味著長出白發本身就能防癌。白發是身體清除潛在危險細胞後的結果,是一種伴隨衰老出現的自我保護過程。而當這種清除機制失效時,受損的幹細胞得以存活並持續增殖,就可能成為癌症的溫床。

未來的研究仍需揭示這一過程在人類體內的具體機制,但這項發現已讓科學家更接近理解衰老與癌症之間的微妙關系。

正如研究作者在論文中所寫,這一機制為解釋組織老化與癌症之間的聯系提供了新的模型。或許,每一根銀絲,都是身體在默默抵御黑暗的一道光。



(示意圖)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