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看似無害,是誰在給你的腦子"投毒"?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過去中國有一句老話,“擺事實,講道理。”健康的公共討論,事實在道理之前。而在現在的社交平台,大家愛說的一句話是:“拋開事實不談……”,很多人認為事實不重要,或者根本就沒有事實,重要的是立場。

中國,我們平均每天花費在互聯網的時間接近8小時,每天拿起手機117.9次,瀏覽近1000條信息——這意味著,我們每個月都被動沉浮於近萬條信息的洪流中。根據抽樣調查,保守估計,這其中有上百條是虛假信息。以2025年6月為例,全國受理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1849.6萬件。


這些虛假內容如同思想領域的霧霾,看似無害,卻在無聲無息地污染我們的大腦。它們通過短視頻和社交媒體,可在幾分鍾內覆蓋蒙騙百萬受眾。

信息污染是怎麼充斥互聯網的?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在互聯網上找到一些散布虛假信息的賬號,找到它們背後的公司,從網絡來到了線下。在浙江金華、天津、湖南長沙,我們見到了這些賬號背後的具體的人。他們有人寫劇本,拍攝虛假視頻;有人購買大量賬號,批量散布虛假信息;有人訓練AI制造謠言和擦邊視頻。他們非常普通,使用的工具也毫無技術含量,卻輕松月入7萬、甚至90萬。

如果說互聯網是一片已經被污染的“信息之海”,我們溯流而上,試圖還原這個“污染”的過程,虛假信息如何一條又一條誕生的?謠言和AI如何聯手污染信息?在文章的最後,我們和魏星——事實核查平台“有據核查”的發起人,聊了聊虛假信息和事實核查不對等的“競賽”。為什麼越辟謠,陰謀論越盛行?如何重建公眾對真相的信任?

看似無害的虛假內容

“濤子”是一名“騎手”,他會拍下自己送外賣的日常。視頻都是濤子的第一視角,他不露臉,用掛在脖子上的運動攝像機拍攝送單過程。視頻節奏很快,這一秒他在騎電動車,下一秒他拎著外賣站在小區樓下等門禁,然後,他站在門外敲門。門開了,顧客接過外賣。畫質很低,鏡頭隨著電動車的顛簸和濤子奔跑的步伐搖晃,收音有呼呼的風聲和噪音,顧客的臉被打碼,視頻卻因此顯得更加真實。


顧客接過外賣後,故事才剛剛開始。開門的通常是女性,因為臉部打碼,觀眾的視線自然地落在女性的身體上,女顧客穿著緊身露腰的T恤和短裙。“我蛋糕怎麼這樣了,我怎麼吃啊!”顧客拿起形狀被損壞的蛋糕,向濤子發難。濤子連忙道歉,表示可以賠償。顧客說:“這樣吧,你陪我過生日吧。”

濤子推辭:我還得送單呢,不方便啊。“你給我摔成這樣,我不投訴你不錯了!”濤子妥協了。畫面隨著濤子走進顧客的家,幹淨溫馨的獨居公寓。濤子坐下,面對著桌子上的蛋糕和女顧客。


“你怎麼一個人過生日啊,小姐姐。”

“我剛搬來這裡,也沒有朋友。”女顧客情緒陡然轉變,有點委屈地說。

二人開啟了聊天,女顧客強勢引導,主動讓濤子給她帶生日帽、喂蛋糕、一同喝酒。期間,女顧客還叫了一個藥物外賣。濤子覺得很不安。上廁所的時候他搜索藥物的名字,發現這是某種提高男性性能力的藥。再回去後,濤子喝下酒覺得頭暈,女顧客扶他上床休息。視頻結束。

這則視頻點贊超過7萬,轉發超過3萬。評論區裡,有的網友將信將疑,有人似乎相信這是真的,“又想騙我送外賣。”“啥好事兒都讓你碰上了。”“我什麼時候能遇見這樣的啊。”

除了外賣員和女顧客的故事,濤子的其他視頻內容有相似的套路:外賣員給酒店或者家裡送外賣,男顧客接到外賣後發現是自己的妻子或女朋友點的,打開外賣發現是壯陽類或婦科藥品,而這單外賣本該送去某某酒店。(如果是女顧客收到外賣,同理,單是男朋友下錯的。)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