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北歐極光游,價格被國產平替從3萬打到3千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許多打工人已經擱置三年沒有動靜的“人生願望清單”,最近突然動起來了——


“這輩子必須要看一次極光”的心願,大部分人一直在惦記,從未能行動。飛北歐二三十個小時的時間、難以控制在五位數以下的花銷、五天起步的奢侈長假,都是讓願望一再擱置的現實理由。

直到現在,“國產極光”終於把價格打下來了。


前幾天,北京市民們半夜不睡覺,驅車前往郊區,瞪大眼睛企圖找到一縷極光的影子。社交媒體上,各種主打追極光的旅行團、路線規劃層出不窮,到處都在扎堆宣傳“國內也能看到極光了”。

價格縮減到十分之一,也不用准備簽證和長假,過去和“小眾高端”劃等號的“追光旅行”被踏碎門檻,成了國內旅行市場的香餑餑。

新疆阿勒泰、內蒙古呼倫貝爾、黑龍江漠河,占據高緯度地理優勢,榮升為“國產極光三大聖地”,許多游客都計劃或者已經踏上了自己的人生第一次“極光之旅”。



旅行平台上“北歐極光旅行”和“東北極光旅行”的報價差別

這下,北國風光吸引的就不再只是沒見過大雪的南方人。每一個去不起芬蘭冰島的普通打工人都開始蠢蠢欲動。

但讓大家滿懷期待沖進冰天雪地裡的,究竟是真·絕美“國產之光”,還是新型騙游客智商稅?

爆火的極光旅行

養活了多少民宿和司機

以前,東北、西北地區冬季旅行的重點體驗項目是雪鄉、霧凇、馴鹿,宣傳封面統統對准遼闊大地、林海雪原。

但現在,許多旅行團都把核心賣點轉移到了天上,一張夢幻的極光照才是吸引點擊的流量密碼。







報了“極光之旅”的游客們白天正常沿著經典景區打卡,到了晚上,普通游客躺酒店裡烤暖氣、刷手機休息;追光游客則摩拳擦掌,隨時等待領隊來敲門往野外出發。

兩類行程的最大差別在於晚上住在哪裡。

以最流行的漠河線為例,以前,旅游公司最愛宣傳的網紅要素是“中國最北點”和《漠河舞廳》。

如今雖然宣傳重點轉移了,但安排的景點都差不多,參觀白樺林、烏蘇裡淺灘、鄂溫克馴鹿園,打卡最北郵局、最北哨所、以及被歌唱紅的漠河舞廳原址。

北極村、北紅村這兩個當地特色村落,因為距離市區還有一定距離,許多游客會選擇性參觀,走馬觀花完回到住宿條件更好、酒店選擇更多的漠河城區。

而對於極光旅行來說,這兩個村子就是最主流的觀賞點,晚上一定要住在村裡。運氣好趕上當晚有極光的話,領隊就會帶著大家出動。



為了服務追光游客,漠河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公眾號還專門設置了一個“雲看極光”板塊,進行景區極光直播,並推送極光預報。





漠河被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賞了熱度,其他各地有極光觀測條件的文旅紛紛跟上。

現在東北、西北的各級文旅賬號,一旦本地有極光出現,肯定要發視頻宣傳。其中“絕美”“浪漫”“好運”是文旅愛用高頻詞,這老北歐“特產”來到國內,逃不過一番在地化敘事——

單純賞景太沒文化了,必須賦予天文現象以美好寓意。





此外,當地的酒店民宿老板、做包車生意的司機們也奮力湧入這波潮流。

原因也很簡單,住宿和包車是外地游客追極光很難繞開的兩樣花銷。

即便人已經來到了高緯度地區,想要觀賞極光還是需要在遠離城市光污染、視野開闊的地方,守在這些“最北農村”再合適不過。



有網友分享自己在阿勒泰自由行的“追光之旅”,她們晚上十一點半從阿勒泰市區酒店打車准備去將軍山的觀景平台,半路發現城區的燈都還亮著,觀景平台大概率也會受燈光幹擾,而且因為封路車子沒法上山。

於是又臨時更改目的地前往另外一個路人大哥推薦的觀景地點,到了山腳下發現城市燈光還是很亮,而且已經累到不想再爬坡,最後只好決定放棄追光回酒店休息。

另外,農村交通並不方便。漠河的北極村、阿勒泰的禾木村,都是白天有從縣城往返的巴士、拼車,許多網友反饋到了晚上打車很困難。

並且深夜戶外活動對於外地游客來說難度和危險系數都比較高,所以大部分游客都會選擇包車,在本地司機的帶領下活動。

在看極光的特殊需求加持下,農村民宿、包車這兩樣原本只有部分游客選擇的服務,幾乎躍升成了追光剛需,生意跟著極光旅行一起熱火了起來。

旺盛的新需求還催生出了新職業——極光獵人,aka真正的追光者。

名字聽著非常炫酷,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深耕極光這一垂直細分領域的旅游團領隊、兼包車司機、再兼攝影師。



他們隨時緊盯SpaceWeatherLive、天文通、Aurora Forecast、Windy等多個氣象預測軟件,關注未來幾天的極光爆發時間和天氣條件。綜合極光指數、雲層覆蓋情況、月光、光污染情況等條件,判斷能夠肉眼觀看到極光的概率,如果各方面條件都不錯就可以帶領游客出發追光。

敏銳判斷、伺機而動、目標明確,這是“獵人”的職責。幫游客找到合適的觀測點,是領隊兼司機的工作。

等到極光出現以後,他們就要擔任攝影師,不僅幫游客拍“到此一游”見證照,還能指導游客把手機、相機參數怎麼調整才能拍出最炫的極光。

極光獵人們也會開線上直播,一來是宣傳個人業務,二來也能把美景分享給全國網友。

北歐高端“特產”,

咋突然火到家門口了?

看到這,你大概率會疑惑:

以前只聽說過大老遠去芬蘭、冰島看極光的,再近也得是俄羅斯,屬於花銷很高的小眾旅游項目,為什麼今年突然出現了大眾友好的國產版?



各地旅游業內的大力宣傳推動當然是一方面,但本質上還是因為太陽發力了。

極光是由太陽活動引起的。太陽風(太陽噴發出的粒子流)裡的帶電粒子吹到地球,會在地球磁場的作用下,沿磁力線方向進入南北兩個磁極附近並激發大氣中的氧、氮、氬原子產生電離從而形成不同顏色的光帶,就是極光。



圖源:《南極之戀》

太陽活動平均每11年為一個周期,第25個太陽活動周從2019年12月開始,2024-2025年進入太陽活動的高發期。

NOAA(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證實,目前太陽活動處在加劇過程中,今年11月持續達到峰值。

在太陽活動比較平靜的時期,只有高緯度地區才能觀測到極光。但是近兩年太陽活動強度上升,可以對地球磁場造成比較大的擾動,極光帶向低緯度地區延展,所以中國北方地區也可能出現極光——

甚至這個月就已經出現了多次預報。

11月6日,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消息稱未來3天或現大地磁暴。受此影響,中國北方大部地區都有機會看到極光,黑龍江漠河、新疆、內蒙古等地甚至有機會出現紅綠復合極光。




11月12日,中心再次預報未來兩天可能出現中等到大地磁暴,北緯40度以北地區可能出現極光。

許多網友12日晚在北京都看到了淡粉色的極光。



不過,極光出現的概率只是相比於往年有所上升。

太陽活動再劇烈,極光在國內都是罕見的現象。就算是呼倫貝爾、漠河、阿勒泰這樣的“極光聖地”,也並不意味著能讓旅客輕易實現追光願望。



地磁活動預告僅能在五天內保證相對比較准確,外地游客光是從計劃到成行就可能不趕趟。

並且想要肉眼看到極光,地磁暴只是基礎條件,此外還想要當天正好晴朗無雲、空氣質量好、遠離光污染、避開月亮光。

許多網友人已經抵達漠河,也只能遺憾收到領隊的否定答案。



中國最北邊的漠河為例,根據當地領隊統計,今年截至10月20日一共出現了九次極光,算上這個月的爆發也不過十幾次。

在十幾個月的時間尺度裡,絕大部分游客都是“不趕巧”的。

也有游客以為追到了極光,曬到網上才被網友科普自己看到的是“寒夜光柱”,另外一種罕見的大氣光學現象,看到也算是賺到。



還有些不夠幸運的朋友可能就算趕上極光出現,但當天觀測條件不夠好,肉眼看上去顏色微弱,和網上看到的高飽和奇幻畫面天差地別。巨大心理落差讓大家直呼“被騙”,怒發勸退避雷帖。

當然,天不遂人願不是國產極光特有的問題,就算花費巨大成本出國追光,也還是有大把網友失望而歸。



國內的優勢在於,當地文旅“接潑天富貴”的決心遙遙領先,在行動力和創造力方面很突出。

今年6月,漠河“全球首個北極光沉浸式體驗館”開張,通過球幕影院的激光投影模擬極光。是純人造景觀,但勝在穩定供應,成為了游客們彌補遺憾的選擇。








圖源:黑龍江日報、漠河融媒

心動一次不容易,

寧可“賭一把”也要出發

事實上,對於絕大部分來到漠河、阿勒泰、呼倫貝爾的游客來說,出發前稍作了解就能知道追光成功的幾率渺茫,大家本就沒抱著“必拿下”的心理預期來。

但這一點點概率,就足以吸引大批大批游客源源不斷地向北出發。

這兩年以來,漠河吸引游客數量近700萬人次,新增酒店民宿310多家。今年前7個月,光北極村就接待了游客151.65萬人次,同比增長11.33%。

更別說旅游資源和項目更豐富的新疆、內蒙。截至9月中旬,全阿勒泰地區累計接待游客3596.61萬人次,同比增長15%;2025年前三季度,呼倫貝爾市接待國內游客3184.22萬人次,同比增長7.18%。



大家不全是為了極光去的,但極光是讓很多人計劃很久終於決心買票的那“臨門一腳”。

一方面原因是極光本身確實稀缺而誘人。

往年想要追一次光的成本實在高昂,往返極地需要耗費的時間、精力、金錢,每一樣都是普通打工人輕易浪費不起的。

而付出巨大代價卻差一點運氣的風險,更讓大家無法接受。



圖源:《花兒與少年》

現在這稀罕景觀好不容易閃現“家門口” ,網上不僅有大量“美到不像在地球”的神圖,還有無數聲音告訴你:

“錯過就要再等11年,下一個太陽活動周期才有的看啦!”

“這輩子總要看一次極光吧!”



極具高端小眾屬性的極光好不容易稍稍放低門檻一次,誘惑實在太大。

另一方面,極光也占到了“同行襯托”的便宜。

國內旅游的同質化一季比一季更嚴重,導致很多人已經喪失了再次出發的興趣——

去過的古城古鎮大同小異,全都鋪著差不多的石板路,路兩旁是流水線旅拍和民謠酒館。自然山水則難逃景區規劃畫蛇添足、審美處處透著一股“老土味兒”,非要給好好的岩壁打上七彩射燈。



圖源:《三十而已》

最近4年,Top100 5A景區的品牌指數完成腰斬式下跌。老牌景點、傳統旅游資源對這屆游客的吸引力越來越弱。

此外,溯溪、滑沙、拉雪橇、逛蠟像館……過去已經有太多體驗項目,在一個地方火了以後迅速繁殖到全國景區。

在社交媒體“爆款”邏輯的驅動下,如今所有景區都朝著一個方向進化,誰都在學著這屆頂流的樣子,想要掌握下一個“流量密碼”。網紅路牌“想你的風”吹到哪,“旅縮力”就蔓延到哪兒。



圖源:《香辛料》

相比之下,各地特色的稀有景觀更能吸引游客。

吉林霧凇火了多年至今也沒過氣,高原地區的薰衣草、油菜花海一到春夏季就刷屏網絡,許多人追著藍眼淚在沿海各地跑,也有人凌晨起床背著氧氣瓶爬坡等一刻日照金山……



這些景色的觀賞條件都十分苛刻,天氣、溫度、當年的雨水條件等因素都可能讓千裡迢迢趕來的游客計劃泡湯,但照樣有無數人願意承擔風險前去看看究竟。

極光也是如此。它不僅曾經稀有,而且現在就算再網紅化,也無法被其他地區復刻。



它永遠只屬於遙遠、遼闊、遠離城市的北方,你必須親自去一趟,才有可能知道肉眼見證一場大地磁暴是什麼體驗。

大家受夠了在千篇一律的景色裡打轉,寧可賭一把。相比起穩定的無聊,大概率會賭輸的不確定性也是旅行的樂趣。

反正就算看不見極光,能抬頭看看滿天星河也不錯。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