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共若武力突袭日本,胜算几何?(图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当下,中日关系因台湾问题再度剑拔弩张。2025年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询中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日本或行使集体自卫权介入台海冲突。此言一出,中国外交部迅速回应,副部长孙卫东11月12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要求高市早苗立即收回“错误言论”。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中方已表明“严正立场”。


更激烈的是,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公开暗示,若高市不收敛,将面临“斩首”式回应——这被解读为在北京攻台前,先以武力清除日本干预隐患。作为报复,北京随即发布赴日旅行警告,敦促公民避免前往日本

在这一高度紧张背景下,假设中共对日本发动武力突袭,这一情景虽属极端假设,但已非遥不可及。本文从军事、经济、外交、地理及内部因素等多维度剖析中共突袭日本的胜算。需强调,和平对话才是理性选择,战争将带来毁灭性后果。


一、军事层面:数量优势难敌质量与防御壁垒 从纯军事对比看,2025年全球火力指数(Global Firepower)显示,中国军力排名世界第三,日本位列第七。中国拥有约200万现役军人、5000余辆坦克、3000多架作战飞机及400艘舰艇,远超日本的自卫队(约25万军人、1000辆坦克、700架飞机及150艘舰艇)。在海军和导弹投射能力上,中国东风系列导弹可覆盖日本全境,潜艇部队也更庞大,这在理论上利于“闪电战”式突袭。

然而,日本的自卫队高度专业化,强调防御与反击。日本拥有世界顶尖的反舰导弹(如ASM-3)和宙斯盾系统,空军F-35隐形战机部署迅速,能有效拦截入侵。中国虽在数量上占优,但登陆作战经验匮乏,上次大规模两栖行动已是上世纪朝鲜战争。更关键的是,日本自卫队指挥统一,响应速度快,而中国军队虽现代化,但内部协调仍存挑战。模拟分析显示,在尖阁诸岛局部冲突中,中国短期内或可控制海域,但持久战将因补给线拉长而吃亏。总体胜算:短期局部冲突50%,但全面战争不足30%。

1、导弹攻防:饱和攻击 vs 多层拦截网


中国火箭军拥有逾2000枚中短程弹道导弹(如东风-21D“航母杀手”及东风-26),射程覆盖日本全境,甚至可对美军关岛基地形成威胁。 在突袭初期,中共可能发动“饱和导弹雨”——美媒模拟显示,数百枚导弹齐射可短暂瘫痪日本防空网,摧毁东京或横须贺美军基地的跑道和雷达。 然而,日本的反导体系已高度成熟:宙斯盾舰搭载“标准-3”Block IIA导弹(拦截高度超1000公里),陆基“爱国者”PAC-3系统可应对低空威胁。 2025年,日本还将部署新型“岛屿防御导弹”(射程1500公里),反制中国沿海目标。 拦截成功率估算达70%以上,美日联合预警系统(如SBIRS卫星)将提前数分钟锁定来袭导弹。中国虽可通过高超音速武器(如东风-17)突破部分防御,但成本高企,且日本正加速引入激光反导技术。导弹战胜算:初期压制60%,但持续对抗降至40%。




2、日本的反击与斩首能力:以色列式精密打击潜力 日本虽长期受宪法第九条限制,但2025年《防卫白皮书》明确强调发展“反击能力”(对敌基地攻击能力),与美军整合导弹打击体系,可联合锁定并打击敌方导弹发射平台或指挥中心。

这类似于以色列的“斩首利器”——如2025年以色列伊朗和胡塞武装的精确decapitation strikes,针对高层领导和指挥节点。 日本计划采购500枚“战斧”巡航导弹(2026年前部署),并提升国产高超音速滑翔弹(HVGP),结合F-35的隐身渗透和情报共享,能在突袭响应中摧毁中共沿海指挥部或火箭军总部。

专家评估,此能力虽名义上为“防御反击”,但实战中可演变为针对北京决策层的“外科手术式”打击,极大提升威慑。日本防卫预算达9.9万亿日元(约667亿美元),占GDP 1.8%,正加速这一转型。 若中共突袭,此“以色列式”反制将使北京高层暴露风险,胜算进一步降低至不足25%。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1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8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