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李小龙: 李小龙妻子琳达晚年透露:丈夫其实很怕一种对手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1973年7月26日傍晚,九龙油麻地戏院灯火通明,《龙争虎斗》首映前的售票窗口排出百米长队。人群中有人小声议论:“他已经走了六天,却还带动全城沸腾。”一句话,道尽李小龙离世带来的震撼——英雄逝去,银幕形象却更显生猛。




1940年,旧金山华埠迎来一声啼哭,取名“李振藩”。一年后,他随父母回到香港,在粤剧后台长大。6岁演《金门女》,10岁改艺名“李小龙”,胶片记录下稚气却凌厉的眼神。少年不安分,街头斗殴频繁;1958年与同龄拳手较量,把对方打进医院,父亲索性把他送回出生地美国,这才掀开另一幕。


初到旧金山,他只是一名口袋空空的华人青年。为了付房租,李小龙教舞蹈、送报纸,晚上钻进唐人街地下室练拳。19岁结识日裔商人木村隆兴,与几名西雅图学生演示“咏春拳”,围观者惊叹,“这家伙出拳像鞭子!”名声由此扩散。1961年入读华盛顿大学,修心理学,白天上课,夜里改造拳法雏形,这便是日后风靡全球的“截拳道”。




1964年,加州长滩空手道大赛上,22岁的李小龙身着黑衣登台,三拳两腿收尾,台下海军陆战队员吹口哨叫好。也是那一年,他与金发少女琳达·埃莫瑞在西雅图教堂交换戒指。琳达后来回忆:“他握拳时像豹,放松时又像玩笑里的男孩。”短短一句,把李小龙紧绷与童真并存的气质写得活灵活现。


《青蜂侠》播出后,美国观众记住了那个用“寸拳”击碎木板的配角,却忘记他浓重口音的台词。制片方以“过于东方化”为由,把主角位置让给高个白人。失望之余,李小龙决定返港。他对好友说:“想拍自己的电影,只能回家乡试试。”一句豪言,改变了香港动作片的走向。



1971年,《唐山大兄》上映,票房破300万港元。隔年《精武门》再创高峰,观众第一次见到双截棍旋出残影。影院里掌声雷动,有观众站起大吼:“中国功夫!”那股曾被压抑的民族情绪,被一记记侧踢点燃。李小龙迅速成为媒体追逐的“国际明星”,好莱坞也重新递来橄榄枝,《龙争虎斗》由此诞生。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2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