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民生銀行的一份債務數據 暴露了80後集體困境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1月14日,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的一份不良貸款轉讓公告,在金融圈之外少有人注意。我仔細看了一下這份數據,突然意識到,它裡面記錄的根本不是債務,而是一代人沉重壓力的縮影。所謂管中窺豹,即是如此。報告中,包含14.84萬筆信用卡透支不良貸款,涉及14.78萬名借款人,未償本金24.47億元,利息及費用26.95億元,本息合計達51.42億元。


更觸目驚心的,是兩個加權平均值:逾期天數1856天,借款人年齡42.79歲。

也就是說,他們已經平均5年無法還上信用卡債,這意味著這部分人群的生活早已幾乎陷入絕境。




42.79歲,則幾乎與“80後”的平均年紀完全重疊。違約只是表象,我也作為一個80後,看到的是一代人最真實的困境:他們努力奮斗並且撐了半生,而且一度看到希望,卻被一個又一個時代的壓力推到財務斷層的邊緣。

從銀行角度,這個“不良貸款包”只是一項資產出清,常規且必要,這是相當冰冷的。

但我看到的,除了80後之外,還有被時代擠壓的中堅群體、新中產群體,他們似乎正集體陷入某種無聲的疲憊與下墜。

逾期1856天,意味著其中很多人五年沒有能力償還哪怕只是最低額度。信用卡透支通常金額有限,也並非大多數人背上債務和杠杆的主要來源,但如果連這個還款都無法維持,說明一個人不光是短期現金流困難,而是長期收入無法覆蓋基本支出。

我相信,這些人並非不願還,而是沒有能力還。

中國的信用體系沒有個人破產機制,一個人一旦“掉下去”,就很難再爬回來。

逾期一兩個月可能是暫時失業,但逾期一年以上,就是嚴重的財務問題了。

而逾期五年,則代表家庭資產負債表的徹底崩潰:收入中斷或者嚴重下降、積蓄耗盡、家庭責任卻越來越多。

這很容易推演:失業、生意下滑,伴隨著房貸與家庭教育、醫療支出的疊加,大體上就是這些人財務崩潰的原因。

我看過一些案例,身邊也有一些類似的人,他們在2020年之前生意都做得如火如荼,有的人連鎖店已經做到幾十家,年營業額達到數千萬,但是到了2023年,他們搖身一變成了“老賴”,反而負債累累。

我也認識幾個人,大體上都是因為降薪和配偶失業而導致財務緊張,但他們前幾年買房或者新購學區房的房貸,卻依然是巨大壓力。

因為孩子上學而負債,這也是80後的常態。當教育資源和房子捆綁,“教育負債”就成為必然。

還有醫療,80後家裡老人腦梗、心梗、癌症等大病出現的概率非常大,很多家庭為了治病也耗費數十萬。

關鍵在於,80後才剛剛開始真正賺錢,他們就遭到了以上這些迎頭重擊。

他們並非不努力,80後真的是集體努力的一代。他們當中上過大學的後來都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從業者,沒上過大學的也有很多人通過做生意獲得了成功,按理說,80後應當是集體處於“剛剛熬出頭,開始享受人生”的階段。

在前半生,80後見證了經濟增長、城鎮化擴張、互聯網浪潮,他們以為自己能像時代一樣持續向上。但現實是,他們在40歲這個節點集體遇到了麻煩。

中國家庭模式裡,中年人的收入,是維持三代最低尊嚴的關鍵。但80後的收入在2020年之前增長見頂。

很多行業進入存量競爭,企業收縮開支,大規模裁員、降薪、崗位收緊成為常態。40歲左右的職場人,在簡歷上寫著“經驗豐富”,但在招聘平台上被看作是“成本高、不好用、風險大”。




房價最高點接盤者是誰?答案也是80後。

大量80後以高杠杆買房,月供成為家庭預算最大的固定成本。收入下滑或者其中一人失業後,原先“兩口子其中一個人收入還房貸”的模式無法繼續了。

信用卡成了他們短期的杠杆支撐工具,但這太脆弱了。拖得稍久,就變成深淵。

80後的悲哀不在於“還不起信用卡”,而在於他們失去了重新開始的機會。以上這些債務,如果還能“從頭再來”的話,也可以克服。但很顯然,現在這樣的機會越來越少。

如果把平均逾期1856天倒推,就是過去五年。從疫情開始到今天,這五年對很多普通人來說,是情緒、事業、收入、健康全面下跌的周期。

關鍵是,2023年之後,情況並未好轉,甚至在很多行業還變差了。對許多80後而言,這五年是面臨了所有生活風險一次性集中爆發,誰能抵擋得了這樣的暴風驟雨?




從金融角度,本次不良資產包的轉讓,是銀行風險管理的正常動作。民生銀行信用卡貸款規模達4499億元,不良貸款165億元,不良率3.68%,呈上升趨勢。因此監管要求銀行不斷出清不良資產,以保持賬面健康、提高資本效率、避免風險積累。

本次轉讓其實也體現出監管層對債務人的保護:受讓方必須是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得使用暴力催收,不得委托違法機構,不得再次轉售。

所以唯一讓人欣慰的是,這批債務人盡管失去償還能力,依然在法律底線上受到保護。

然而,銀行能出清資產,卻無法出清一個時代的困境。

51億元不良資產,在龐大的銀行體系中只是個小數字。但它代表著一種正在擴散的趨勢——中產階層的財務脆弱性在加速暴露。

如果越來越多的家庭在收入波動中撐不住,那麼消費難以恢復,實體經濟難以反彈,社會保障壓力會繼續加大,金融風險也會在底層慢慢累積。

債務比率、信用風險對經濟研究者來說只是參考數據,但在現實中,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困境與掙扎。

80後曾經努力、拼搏、隨時代奔跑,卻在中年以後,被推向無法承受的境地。

對一個社會而言,“努力過的人必須受到照顧”是一個人道底線,也是經濟結構的底線。

這些問題,必須要得到解答:

為什麼四十來歲的中國人,都沒有一張合法的安全網?為什麼一個家庭一旦陷入財務困境,就很難翻身?為什麼我們不能讓失敗成為一種可以重新開始的經歷?

個人破產制度、社會保障兜底、有效的就業扶持和更低成本的家庭融資渠道,都亟待正視和改進。

債務不是80後的悲哀,也請讀到這篇文章的80後不要灰心和自卑。這是我們共同的時代課題,它需要一個答案。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62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