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高市早苗發表涉台挑釁言論,嚴重後果正在顯現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嚴重後果正在顯現。


11月14日深夜,中國外交部領事司發布提醒:近期避免前往日本(专题)。

原因?


至少兩個!

第一個,“今年以來,日本社會治安不靖,針對中國公民違法犯罪案件多發,發生多起在日中國公民遇襲事件,部分案件迄未偵破,中國公民在日本安全環境持續惡化。”

第二個,“近日,日本領導人公然發表涉台露骨挑釁言論,嚴重惡化中日人員交流氛圍,給在日中國公民人身和生命安全帶來重大風險。”

中方的憤怒在升級。

此前的24小時內,中方已經兩次“奉示約見”。

第一次,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奉示召見日本駐華大使金杉憲治;

第二次,駐日本大使吳江浩奉示約見日本外務事務次官船越健裕。

都是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華錯誤言行提出嚴正交涉。

“奉示約見”,在中國外交史上是非常罕見的。

我個人的理解,這表明,這不是大使或副部長層級的行動,而是代表著更高層的態度和意志。

中國不能不表示憤怒。

完全我個人理解,綜合外交官的表態,高市早苗在涉華敏感問題上,至少犯下了“七宗罪”。

第一宗罪,嚴重幹涉中國內政。台灣(专题)是中國台灣,高市早苗暗示武力介入台海問題,這也嚴重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准則。

第二宗罪,嚴重破壞戰後國際秩序。別忘了,日本曾對台灣實行殖民統治,曾以所謂“存亡危機”發動“九一八事變”,日本你是有歷史原罪的,你這是妄圖為侵略歷史翻案!

第三宗罪,嚴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和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精神。所以,我們看到,不管前面的日本首相是左是右,在涉台問題上都保持審慎,即便安倍,也只在下台後才妄言“台灣有事就日本有事”,而作為在任首相的高市則更進一步,那置這些原則和文件於何地?

第四宗罪,嚴重破壞中日關系政治基礎。前面的原則和精神都棄之不顧,中日關系自然就地動山搖。

第五宗罪,嚴重傷害中國人民感情。中日關系好不容易有所好轉,高市早苗的言論,事實上正煽動兩國對立乃至仇恨的情緒。

第六宗罪,嚴重違背剛做的政治承諾。別忘了,就在不久前,她還與中國領導人見面,中方明確表示:(希望日本新內閣)恪守和履行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就歷史、台灣等重大原則問題作出的明確規定,確保中日關系根基不受損、不動搖;她也明確表態,在台灣問題上,日本將堅持1972年日中聯合聲明中的立場。言猶在耳,行動相反。這讓中方還怎麼相信日本政府的承諾?

第七宗罪,錯了還不改。在中方多次嚴正交涉後,日方仍不思悔改,拒不撤回錯誤言論,中方如果只是簡單抗議就結束,反而助長了日本的狂妄。

為什麼高市早苗會這樣做?

很多朋友詢問,我也不知道。


但答案不外乎兩個。

第一個,嘴瓢了。

但這樣大是大非的問題,前任日本首相們都謹慎的地方,她大放厥詞,公然侵犯中國底線和紅線,這是多麼的傲慢和顢頇。

第二個,故意的。

在這樣高度敏感的問題上,突破中國底線,向極右翼勢力獻媚,用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的話說,或許還故意煽動助長危機,並借此擴張日本軍力。

不得不說,人心大大地壞的。

怎麼辦?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敢於斗爭,善於斗爭。

所以,我們看到一系列的強烈抗議,看到兩次嚴肅的“奉示召見”,看到深夜緊急提醒近期避免前往日本……



完全我個人的感受,還是很痛心的。

我之前也說過,過去十多年,中日關系起起伏伏,好不容易過去兩年,關系有所好轉,但高市早苗的舉動,事實上徹底破壞了中日關系改善的勢頭,事實上更煽動起兩國之間新的仇恨情緒。

多年之功,毀於一旦啊!

從這個角度看,這個日本女首相,真是一個麻煩制造者,真創造了歷史。

畢竟,中日建交以來,雖然風風雨雨不斷,但不管是哪個首相,一開始都還比較注意謹言慎行,沒有一個像高市這樣在敏感問題上如此魯莽,沒有一個像高市這樣讓中國如此憤怒,沒有一個像高市這樣中日開局如此糟糕。

我看到,雖然在日本國內,一些右翼勢力還在為高市早苗各種搖旗呐喊,但一些有遠見的政治家,以及國際社會輿論,普遍認為高市早苗在自討苦吃。

踢到了中國鐵板,真是自作自受。

當然,我們也不必認為,這都是壞事,該來的遲早會來,早一點來也好。

這讓我們更看透對方的底牌,讓我們更做好詳盡的准備,讓國際社會更看到中國不會任何妥協退讓的堅決立場。

還是那句話,考慮到當下中日力量的對比,一個敵視中國日本領導人,我們當然很不樂見,但即便真成了現實,她又能奈我們中國如何呢?

嚴重後果正在顯現,不排除還有更多後續的舉動,雷霆之怒,如果地動山搖,那就地動山搖吧。

唉,信任如同瓷器,燒制很不易,但打碎,卻真只在那一瞬。

國際關系中的每一次輕率與冒進,最終都要由後世來支付代價;而歷史,從不忘記清算總賬。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