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医学职校生,为毕业证进工厂"拧螺丝"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父母很支持王苏读书,想读就一直供。但妈妈控制欲又很强,连她走路都要管,“得面带微笑”。直到她考上高中,不知道“全家都着了什么魔”,非让读职校。她从小梦想当缉毒警,家里的意思是护士好找工作。她很累,感觉有点抑郁,让干嘛就干嘛。到了学院,军训的时候,她又挣扎了一下,学院说可以退一半学费,回去读高中,但家里说既来之则安之。


后来,问题慢慢露出端倪,父母开始“怪天怪地”,也怪王苏读了这所学院。每次提起来,三个人都难过,父母说当时他们也不懂。这事成了王苏的心结。

最开始的招生宣传,学院租了医科大学的校区,把人家的人体生命馆当卖点,但进校后他们没进去上过一节实操解剖课,都是看书。王苏说,学院还让他们考证,“公共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一个证800块钱,培训半天就去考。最后拿到的证她发现是机构自己发的,很多地方不承认。


还有专升本的函授课,多交5000块一年,专科学费7000,一年加起来要一万三。最后这个本科课程,就是考试前突击一个月,不是全日制本科,对找工作也不是很有帮助。

学校就是“草台班子”,秦淼形容。她在2016年进入一所云南职校读护理专业,三年换了四五位护理学老师——有一位爱发火的,有一位爱提自己的儿子,一整节课讲儿子特优秀,上了全州最好的初中。班主任会阴沉着脸讲,没心情上课,反正同学也不听,“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只有一位解剖学老师,不管同学们窃窃私语做小动作,努力用通俗易懂的话讲课,让一小部分想学的人尽量听到。每节课老师都提问秦淼,她的成绩也最高。据说老师兼顾上卫校的课,到了秦淼班上,总是不太开心,生气的时候会讲,“希望你们对得起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也对得起自己的青春。”

17岁中考,秦淼考了400,高中分数线420,家里会接到各个职中的电话。她家在云南山区,父亲不知从哪里认识了一个叔叔,说可以来自己的学校上学,半军事化管理,服务很好。


父亲骑了4个小时的摩托,送她去看这所学校。她想学航空,或者幼教,父母一定让读护理。再问选哪个学校,她就说随便。学费一年5700,厕所是旱厕,经常漫到学校外面路上。同学多半是离异或留守家庭,流行跳社会摇、厕所里拍照、在额头上纹一个眼睛。时常发生打架斗殴、入院流产的事情,她也忍了。唯一不能随便的事,是得混个毕业证。

进工厂的实习,学校称为“勤工俭学”,跟毕业证挂钩。秦淼当时出过最远的门,就是从家到学校。这次被分配的工厂在上海。每个同学带着500块路费,坐了4个小时大巴,先到昆明火车站。在火车站等了6个小时,坐上火车,又是38个小时。

分了宿舍,之后是签合同,上面写着11-13元一小时。在流水线的苦,她没法跟家里说,本来也需要勤工俭学。除了第一年,她没用过家里的钱,不是实习就当服务员,收停车费。秦淼从小痛经,痛得起不来床时,母亲也会责问她怎么只煮一锅饭,没做菜:“大家都是这么痛过来的,我那个时候还得割谷子插秧子。”父亲也说:好些就起来做饭,别躺了。




●学生签的合同。讲述者供图

有一回上着课,肚子又痛了,缺氧,同学说她嘴唇发紫。秦淼打电话给母亲,想要点钱去医院做检查,母亲说钱在父亲那里。打给父亲,他一接通就发脾气:“家里面哪有钱给你看病呢?”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