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小裁缝白手起家,卖羽绒服年入百亿....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登上珠峰的决心


1983年,彼时高德康还未涉足过羽绒服领域,距离“做一件能登上珠峰的羽绒服”的梦想还相去甚远。

但一个珍贵的机会,很快砸在已有充足代工经验、攒下良好口碑的高德康和山泾村服装厂身上。


当时,上海飞达羽绒服装厂主动找上门,希望他们承接“申旦”牌羽绒服的部分订单。

那个年代,羽绒服并不流行,且加工程序远比罩衣、夹克等服饰复杂,很多厂家既无技术能力,也不愿接手这份麻烦活。

高德康却欣然接受了这份差事。理性的原因,是他提前看见了羽绒服巨大的市场潜力;而感性的原因,是他切实感觉到了23岁时的梦想在向他招手。

上海飞达羽绒服装厂,前身是上海市延吉服装生产合作社,1975年中国登山运动员所穿的羽绒登山服,正是由其设计和赶制。后来,登山队副队长还特意赶到飞达厂,向飞达厂的全体职工表示谢意。



中国女登山员身着飞达羽绒服装厂生产的羽绒服在珠峰上留下珍贵影像。图片来源:上海服装集团

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偶像”发来的合作邀约。为了追梦,高德康业决定专心做羽绒服,为此还把工厂的名字改为了白茆羽绒服装厂。


在给飞达代工的日子里,高德康边做边学,潜心积累羽绒服选料、加工的核心知识,不仅把产品和工艺工序摸得一清二楚,还学到了上海人如何做品牌,形成了自己的营销认知,为日后打造属于自己的羽绒服品牌,筑牢了坚实的根基。

1992年,市场经济愈发活跃。此时高德康也不想再为他人做嫁衣,于是瞅准时机成立了江苏康博集团,并成功注册“波司登”这个商标,自建销售渠道杀向了低线市场。




● 波司登旧厂房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高德康当时不仅在国内注册了商标,而且在美国、加拿大(专题)、瑞士等68个国家和地区也同步注册了国际商标。

也就是说,在自主品牌创立之初,他就把发展的目标定位为全球市场。

不过,自己打造品牌,与利润一同剧增的是来自市场决策的风险。企业成立第二年,就遇到了一次生死危机。

当时,波司登在华东市场做得风生水起,为了谋取更大的市场,高德康选择进军北方市场。

按他的构想,北方气候寒冷,羽绒服肯定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但市场很快就告诉他:做生意不能想当然,特别是在一线市场,充分调研是必要的投入。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