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小裁缝白手起家,卖羽绒服年入百亿....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每每回忆这段岁月,他总是藏不住内心的自豪:“在当时,(我)14分钟能做一条女裤,17分钟一条男裤,45分钟一件中山装,40分钟一件军官装,中山棉服8小时能做两套。”


由于手艺出众,他的订单不仅走出了村子,就连上海的市民也循着名声找上门来。也正在此时,他被中国登山队的精神所感染,并第一次接触到了羽绒服,决心要做一件能登上珠峰的羽绒服。




● 队员身着中国自己生产的羽绒服从北坡登上珠峰。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时,高德康村子里好几个裁缝都是残疾人,做不了重体力的农活,高德康看着很不是滋味,就跟父亲商量:

为什么不把他们和其他一些裁缝都组织起来,让大家都有活干、有饭吃?

他的这番想法,得到了父亲和生产大队的支持。1976年,高德康租下村里老中医家的一个四合院,带领村里的10个裁缝以及8台缝纫机成立了一个缝纫组,走上了艰苦卓绝的创业路。

彼时,由于上海的服装订单多,利润也高。为了抓住机会,他就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每天往返于常熟与上海,200公里的路程成了他的日常。


50年前,这200公里几乎全是颠簸的石子路,再加上高德康去时得带上100多斤的衣服,回时得拉100多斤的面料,所以异常艰辛。

那段时间里,高德康经常早上5点摸黑出门,晚上12点才能到家,但为了不辜负家人和村民的期待,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你必须熬下去,没有办法去找个地方坐一坐,因为坐下来就可能起不来,也不可能有谁帮你分担”,多年以后,高德康回忆起这段岁月依旧感慨万分:“这个苦是不管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你也要前进的。”




● 波司登创业初期使用的自行车和缝纫机

也正是这份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精神,不仅支撑他熬过了创业初期的最难时光,更成了日后波司登人的精神底色。

随着口碑越做越好,缝纫组的生意也越做越大。1980年,上海一家服装厂找到高德康,希望缝纫组能为其代工,高德康接下了单子,并趁机把缝纫组升级成工厂,正式成立了白茆镇山泾村服装厂。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