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爛番茄85%,開畫票房系列新高,出乎意料地好看!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自1987年由阿諾·施瓦辛格主演的科幻動作片《鐵血戰士》橫空出世以來,這個冷血駭人的外星獵手就成了科幻電影史上最具辨識度的反派形象之一。


它能隱形,裝備著先進武器,以熱感視覺鎖定獵物,遵循嚴格、野蠻的狩獵法則;它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人類自身的暴力與求生本能。

三十多年過去了,從《異形大戰鐵血戰士》到《鐵血戰士:殺戮之王》,“鐵血戰士”系列幾經重啟、衍生與融合。




《鐵血戰士》(1987)

2025年的《鐵血戰士:殺戮之地》,無疑是這一系列新的進化節點。

影片將場景轉移至一個凶險萬分的神秘星球,並且徹底顛覆了該系列延續近四十年的傳統模式,首次將鐵血戰士作為主角,並以其視角展開敘事,還讓他由獵殺者轉換為被獵殺者;艾麗·范寧在片中飾演生化人西婭,與年輕的鐵血戰士德克組成跨物種聯盟,令人耳目一新。

《鐵血戰士:殺戮之地》於11月7日在中國同步北美上映。上映後,影片以4000萬美元登頂當周北美票房榜,這一開畫成績刷新了該系列電影的票房紀錄,遠超市場預期。

《鐵血戰士:殺戮之地》爛番茄新鮮度85%,MTC均分71分,豆瓣7.5分,口碑也相當不錯!

《鐵血戰士:殺戮之地》



起初,“鐵血戰士”系列以外星獵人追獵地球生命體(尤其是人類士兵)為核心敘事動力,強調科技、獵殺規則、殘酷與恐怖的結合。近年來,系列嘗試轉型與擴展。

2022年的《鐵血戰士:狩獵》便是成功例子,導演丹·特拉亨伯格(也是本片導演)以印第安獵手的視角敘事,將背景設於300年前的美洲平原,讓武器相對更落後的原始部落與鐵血戰士展開沖突,強化了動作戲的張力。由於叫好叫座,制作方有意繼續創新。





《鐵血戰士:狩獵》

《鐵血戰士:殺戮之地》在鐵血戰士原有世界觀的基礎上,翻轉局部敘事格局,讓鐵血戰士成為被獵殺的主角,成為被理解、被同情的存在。

影片將探索鐵血戰士文化,並把主角德克設定為一名被排斥的年輕鐵血戰士,將具備成長與救贖元素。



德克

影片還引入“異形”系列中的維蘭德-湯谷公司與該公司生產的生化人西婭,將與“異形”宇宙有交叉。

同樣身處危險星球的德克與西婭,因利益結盟,由於兩者身份、性格差異大,沖突與磨合不可避免。面對最大的敵人時,德克的弱點和內心恐懼被放大,在西婭的協助下,他要證明自己不僅擁有了高超的戰斗技巧,內在方面也突破了自我。



西婭

主角是一個名叫德克的年輕鐵血戰士,他身上有代表系列新方向的象征意義。他並非強者,而是由於天生身形矮小被鐵血戰士社會質疑、排斥和邊緣化的弱者。德克不得不來到極度危險的荒原星球,狩獵令人聞風喪膽的怪獸,用成長和實力證明自己。

以往,鐵血戰士都會把(對人類來說)可怕的容貌隱藏在面具下,這次德克在片中不會戴面具,導演這樣設定,使觀眾能看到鐵血戰士的表情和眼神,能更直觀感受他的痛苦與掙扎,更易引發共情和理解,也使德克更具人性化傾向。


飾演德克的迪米特裡烏斯·舒斯特-科羅馬坦基身著鐵血戰士的戲服,但面部並未采用特效化妝,而是采用了動作捕捉技術,這樣更容易表現面部的細膩表情。

由於德克在鐵血戰士社會中的特殊性(相對弱小),外表凶悍的他,面對西婭時呈現出遲疑和矛盾的一面。德克的成長軌跡,也是觀眾理解鐵血戰士的窗口——他們是獵人,也是獵物;是孤獨者,也可以有盟友。





由於生化人是可以被復制的,艾麗·范寧在“殺戮之地”中飾演兩個生化人角色——西婭和泰莎,也便順理成章。

西婭是一個有豐富情感與共情能力的科研型生化人,對外星星球及星球上的生物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卻在一次外勤中失去雙腿。她成為了德克的伙伴和搭檔,需要德克背著她前行。



泰莎則是身體完好的外勤/戰斗型生化人,是西婭和德克的對手。


西婭和泰莎都是同一款生化人,卻一個成了德克的盟友,一個成了他的敵人,強化了人物關系的張力。“機器人/合成生命體”與“生物/外星種族”的組合,也使得“鐵血戰士”宇宙更豐富有趣。



采訪中,導演特拉亨伯格將德克和西婭的關系,與《星球大戰》中的楚巴卡與機器人C-3PO作比,那是一種既有強烈反差又能互補的伙伴關系:西婭樂觀、開朗、堅定、不怕死(生化人特性),德克則沉默、硬朗、孤僻、害怕死亡。

作為生化人,西婭具有金屬質感和機械細節,與鐵血戰士這個有機生命體形成對比,這也是影片希望強化的反差。

德克與西婭間的互動是影片的情感核心,即便立場、背景、身份迥異,在危機四伏的旅程中,他們將互相依靠、互相影響。



以往“鐵血戰士”系列大多以地球為主戰場,“殺戮之地”的主要舞台並非地球,而是某個遠離地球的異星。片方為避免觀眾把焦點放在鐵血戰士與人類的沖突上,特意將背景設定在鐵血戰士母星或外圍星域。

這是個荒涼的神秘星球,環境惡劣,目之所及是大片的荒野、岩石、幹枯地表、巨型裂縫、怪異地貌、奇異植物和被毀壞的遺跡,還能看到巨型生物蹤跡,營造荒涼、危險、壓抑的氛圍。



星球上生存著極度危險的生物,哪怕強大如鐵血戰士,也把深入這個星球視為考驗和試煉。影片意圖帶來一種荒野求生的氛圍,將鐵血戰士世界的規則、歷史與異星獵場深度融合。



導演特拉亨伯格提到,他在創作“殺戮之地”時受到諸多藝術家的啟發,包括奇幻插畫家弗蘭克·弗雷澤塔的畫風,導演泰倫斯·馬立克(《細紅線》)的敘事風格,以及電影《野蠻人柯南》、《瘋狂的麥克斯2》、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西部片和游戲《汪達與巨像》。

從不同藝術家作品中汲取的營養,為影片賦予更多元的風格和更豐富的層次。





《鐵血戰士:殺戮之地》完整報道

請見《環球銀幕》11月刊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秒